延边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很多生物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下列有关教材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恩格尔曼以蓝细菌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以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实验材料不能用黑藻叶肉细胞代替洋葱鳞片叶细胞

D.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会干扰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

2、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若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3、双酚A是一种用于合成塑料制品的有机化合物。小鼠长时间接触双酚A会导致减数分裂异常。如图为雌性小鼠减数分裂1中期的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细胞已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B.对照组细胞在减数分裂1后期将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暴露组小鼠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

D.暴露组小鼠产生的卵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可能出现染色体异常

4、如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甲状腺激素、溶菌酶都属于信号分子

B.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C.紧张、焦虑等刺激都可能会抑制免疫功能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号分子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

5、下列关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6、为探讨干扰NBS1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研究人员将NBS1特异性小干扰RNA( siNBSl)转染至HepG2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扰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B.题中不同浓度siNBSl均能抑制HepG2细胞中的NBS1基因mRNA相对水平

C.肝癌细胞易分散转移的原因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有关

D.分析图2可知48h为siNBSl的较适宜的转染时间

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发生的某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可与核膜相连

B.线粒体可以为运输中的囊泡提供能量

C.图中内质网转运蛋白质的过程中其膜面积增大

D.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进出细胞核

8、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癌细胞发生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除了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外,遗传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产生的乳腺癌细胞会被细胞毒性 T细胞识别并清除

B.乳腺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且细胞周期变短

C.高危因素使乳腺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原癌基因导致乳腺细胞癌变

D.研究人体内的细胞凋亡机制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治疗的新思路

9、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N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K值为750个,N值为20个

B.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C.当种群数量小于N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N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

10、下列关于在特定条件下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泳爱好者冬泳入水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B.吃过午餐1个小时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C.马拉松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D.长期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含量增多

11、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其中快肌纤维无氧呼吸能力强,慢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大而且数量多。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快肌纤维不含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

B.慢肌纤维对氧气的需求较多,所含毛细血管较为丰富

C.不同个体、不同骨骼肌所含有的两种肌纤维比例不同

D.根据题意,快肌纤维主要用于时间短、强度大的活动

1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教材安排的实验或探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荧光标记法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一般利用菠菜叶下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遵从相互对照原则

D.班廷等人给糖尿病狗注射胰岛提取液,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加法原理”

13、胰腺分泌胰液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促胰液素是该过程中的重要体液因子。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不具有生物活性,其进入肠腔后,可在小肠液中肠激酶的作用下生成六肽和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胰蛋白酶原相比,胰蛋白酶中少了6个肽键

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C.胰腺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和促胰液素的受体

D.促胰液素、肠激酶和胰蛋白酶原都需依赖体液进行运输

14、生菜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用野生型红色生菜与人工栽培的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研究人员将A/a、B/b的基因进行特定酶切后,分别对F2中编号为1-8的部分红色植株的DNA进行扩增和分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人工栽培的生菜均为绿色的原因是不含有显性基因

B.F2红色植株中A/a基因杂合的概率高于B/b

C.若对F2全部的红色植株进行基因扩增,会发现杂合子占4/9

D.由扩增结果可知,编号为3和5的植株能稳定遗传

15、某实验小组为验证KHCO3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不同处理的实验,甲组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叶绿体悬液进行实验,乙组将等量植物幼苗叶片切割成1mm2的叶小片进行实验,然后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用氧电极测量这两组植物的O2释放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该实验可推断,随着KHCO3浓度的增大,叶小片的O2释放速率会一直增大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KHCO3的浓度,无关变量为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

C.加入清水组的叶小片中无O2释放,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了

D.KHCO3浓度为0.05mol·L-1时,两组实验的O2释放速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光合速率不同

16、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所对应的曲线及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鱼池中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S”形,所以曲线乙表示种群数量

B.丙曲线代表种群数量,因自然选择、天敌、种内竞争等原因持续下降

C.曲线甲表示种群总重量,c时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鱼尿液中有机物所包含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17、姐妹种是指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但相互间又有完善的生殖隔离机制的生物。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部的亚洲玉米螟在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但它们吸引异性交配的信息素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是姐妹种,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两种玉米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C.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姐妹种个体所含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D.仅凭外部形态无法辨认两种生物是否为姐妹种

18、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分子中不含S、蛋白质分子中几乎不含 P,是选择32P、35S标记 T2噬菌体的依据

B.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中,上清液中检测到了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因为保温时间过短

C.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菌体内新形成的 T2 噬菌体仍能检测到³S

D.对比的两组实验相互对比,说明DNA才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9、两个不同物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峡谷两侧的鸟类却没有形成不同物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羚松鼠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大峡谷形成之后,两个羚松鼠群体就存在了生殖隔离

C.峡谷两侧的鸟类只要产生较大变异,就能形成新的物种

D.科罗拉多大峡谷两侧的羚松鼠之间已经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20、某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16)所有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1次有丝分裂后,再分别完成减数分裂,发现了一个AXbY的异常精细胞。若无其他突变和互换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该异常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XbY、A、A

B.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有16条,且所有的核DNA分子都含l5N

C.产生该异常精细胞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9个核DNA含15N

D.分裂产生的某个精细胞中的核DNA不可能都含15N

21、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光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还能作为信号影响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生长、开花等

B.温度决定植物分布的地域性,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C.除环境因素外,NAA、赤霉素、乙烯等植物激素也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D.植物器官中存在着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信号的物质,从而调节器官的生长方向

22、异体器官移植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免疫排斥。为了研究吞噬细胞是否参与免疫排斥过程,为排除细胞免疫干扰,科研人员选取某种淋巴细胞缺陷的A品系小鼠进行了系列实验。向A鼠移植不同来源小鼠的组织(A、B、C鼠基因型各不相同),培养7天后,再次移植B品系小鼠组织,培养7天后,检测A鼠体内第二次移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数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

第一次移植的组织来源

未移植

A

B

C

第二次移植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数量(×104

2.6

2.5

12.1

3.1

A.第二次移植组织中出现的吞噬细胞来源于B鼠

B.科研人员选择的A品系小鼠为B淋巴细胞缺陷型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异体组织

D.第3组吞噬细胞数量远大于其他组,原因是第3组第一次移植后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再次移植时免疫反应更迅速更高效

23、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元素过多,导致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产生让人讨厌的水华,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元素是参与构成细胞膜的重要微量元素

B.蓝细菌和绿藻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富营养化的水体可能由于溶氧量低,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D.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是解决水华问题的重要措施

24、下列关于利用模型模拟生物学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所用两个小桶的体积可不同,但所含小球数量必须相等

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可用两种颜色橡皮泥区分染色体的来源

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中缓冲液是对照组,自来水和生物组织匀浆是实验组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酸马奶酒是一种以鲜马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古老的乳酸,酒精发酵乳饮料,深受我国内蒙和新疆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为了优选菌种,提高品质,某科研机构开展了以下研究:

1)分离菌种:选取多种马奶酒样本,使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菌株分离,培养后在合格平板上会形成________菌落;使用__________挑取上述平板中不同菌种进行纯培养,在本步骤中区分不同菌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筛选菌种: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多个菌种分别进行发酵实验。利用_________与酒精产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种J;检测发酵液的pH值,选择发酵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菌种W

3)要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还要检测菌种之间的关系,现将W的滤菌发酵液加入J的培养平板上的一侧(另一侧不添加),30℃下,48小时后得到结果如图一所示:将不同浓度的J的发酵液添加到含W的乳酸菌培养基上,在38℃下,每隔2小时检测pH值,得到曲线如图二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W的滤菌发酵液对J的生长有__________作用;J的发酵液对W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其作用越________。实验说明,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________作用下,鲜马奶转变成风味独特的酸马奶酒。

26、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探究。

(1)用该植物为材料,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在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表示,另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表示(答出两点)。在正常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突然改用绿光照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上升下降不变”)____________。该植物在秋天时叶片变黄的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填一种环境因素)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有关。

(2)补光是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额外补充不同波长的光,为了探究补光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在温度适宜的玻璃温室中,分别用三种强度相同的单色光对该植物进行补光实验,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温度属于该实验的___(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根据坐标曲线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7、回答植物生理的相关问题

光合作用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地球上大部分的能量物质也是经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而来,图2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内写编号,横线上写文字)

(1)图1所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CO2浓度主要通过影响图2中的反应___________(反应I或Ⅱ)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2中反应Ⅰ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_]。

(2)图2中的B是___________,F是___________

(3)图3代表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其中代表秋冬的银杏落叶的是___________(填①或②)图4为测量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实验装置简图,实验中其他环境因素保持稳定不变.图5则是该观测指标的变化数据

(4)若适宜光强度下,图4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一定量的银杏叶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量.若每格代表该物质的质量为1微克,则在光强1000Lx放置1分钟,叶绿体中释放的气体有___________微克

(5)为探究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银杏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银杏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一

实验组二

实验组三

实验组四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mg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银杏叶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银杏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8、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 和____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

5)两个亲本中,雌蝇与雄蝇杂交,后代灰身大翅脉的概率为 _________ 黑身小翅脉的概率为________

29、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光下,根尖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________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3)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

(5)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128 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 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 ℃,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30、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和鸡相同。幼虫皮肤的正常(A)对透明(a)为显性,蚕茧的黄色(B)对白色(b)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如果Aa位于Z染色体上,请选择合适个体通过一次杂交加以证明: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2)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Z染色体上有基因Dd,且不含ZD基因的合子致死,仅利用该对基因的致死效应无法达到单养雄蚕的目的,请用遗传图解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理由:______。科研小组诱导某雄蚕产生一个新的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e,利用该雄蚕与正常雌蚕杂交,就能在合子时淘汰雌蚕,则该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

31、蓝莓又名越橘,它营养丰富、酸甜适口,鲜果中富含熊果甙和花青素等特殊营养物质。某兴趣小组以蓝莓为原料对蓝莓果醋发酵工艺进行了改进,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菌扩大培养时应选用____(填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蓝莓果在榨汁时应加入__进行酶解。蓝莓果表面_____(填有或无)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加入酵母菌的作用是____

3)加入醋酸菌后发酵温度应控制在_____ ℃,同时发酵装置还应_____

4)本实验中醋酸菌固定化的好处是____(答出两点)。

32、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可以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下图甲为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HSA基因)的DNA片段,Sau3A Ⅰ、EcoR Ⅰ、BamH Ⅰ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乙是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示意图;图丙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限制酶中能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是________;为了使目的基因与质粒定向连接,切割图甲所示DNA片段的最佳方案是选用___________酶,所得重组质粒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被BamH Ⅰ切割。

(2)获取HSA基因还可以通过下列方式:首先采集人的血液,从中提取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HSA基因。与生物体内存在的目的基因相比,扩增出的基因缺少_________(结构)。

(3)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利用动物生产人的血清蛋白成为可能,右图是上海某研究所培育生产出血清蛋白奶牛的流程。请据图回答。

   

①此操作流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在进行性别鉴定时,需要取囊胚的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据图分析,小牛1、2、3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