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趣赏古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就古诗的“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有文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为民间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插茱英这一习俗有避难消灾、思念亲人之意。
B.诗中有科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写出物候与地理条件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地势越高,天气越冷,花开的时间便越晚。
C.诗中有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道出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D.诗中有美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写在春风的吹拂下,白色的梨花争相开放的美丽情景。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古代常用称谓代指年龄,“弱冠、垂髫、古稀”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小石潭记》《核舟记》都运用了寄情于景的写法。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杜甫、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褶皱(zhě) 眼眶(kuānɡ) 销声匿迹(nì)
B.冗杂(rōng) 狩猎(shòu) 蛮横(mán) 出类拔萃(cuì)
C.龟裂(jūn) 萦绕(yíng) 彷徨(páng) 接踵而至(zhǒng)
D.撺掇(duò) 堕落(duò) 争讼(sòng) 络绎不绝(zé)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集成爱的海洋。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如今的弥勒风光独好,景色宜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D.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形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
6、根据课文默写。
① ,高斋闻雁来。
②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蓬莱文章建安骨, 。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 。
⑤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⑥ ,泥香带落花。
⑦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
⑧ ,火爆声,呼呼风声, ;又夹百千求救声, ,抢夺声,泼水声。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以“造反者”为题来写周恩来的。周恩来跟工人领袖______________、顾顺章、罗亦农等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工人纠察队,举行____________。
(2)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 作者对很多昆虫都有别号来称呼,例如音乐家——蟋蟀,美丽公主——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获悉,今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该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我国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开启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新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一号C星是我国第三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首颗海洋业务卫星。该星将与计划明年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幅提高水色卫星全球覆盖能力。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后,将为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为我国近海海域与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服务,也可为气象、农业、水利等行业应用提供支持。
海洋一号C星装载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5个有效载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主要用于探测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温度场;海岸带成像仪用于获取海陆交互作用区域的实时数据,对近海、海岛、海岸进行监测;紫外成像仪用于提高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近岸高浑浊水体大气校正精度;星上定标光谱仪用于监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见近红外谱段和紫外成像仪在轨辐射稳定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可为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服务。与海洋一号A星和B星相比,该星观测精度、观测范围、使用寿命均有大幅提升。
国防科工局负责海洋一号C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为项目法人。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北京站、牡丹江站、海南站、杭州站以及相应分系统在内的地面应用系统。后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将会同相关应用单位组织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工作,保障卫星按时投入业务运行。
海洋一号C星和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星箭发射、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组织实施。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4次发射。
(2018年09月07日人民网)
【1】本文是一则新闻,又称______(狭义)。其结构一般分为标题、______、背景、______和______五个部分。请你根据新闻内容,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
【2】“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是本则消息的电头,它包含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3】结合本文内容,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洋一号C星是我国第三颗海洋水色系列卫星,与海洋一号A星和B星相比,该星观测高度、观测范围、使用寿命均有大幅提升。
B. 海洋一号C星将与计划明年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军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幅提高水色卫星全球覆盖能力。
C. 海洋一号C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水平,对我国研究海气相互作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D. 海洋一号C星装载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红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5个有效载荷。
【4】新闻的语言要力求准确客观,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个他(她),他(她)包括你的父母、亲人,他(她)包括你的同学、朋友,他(她)还包括你的师长、前辈,他(她)也许还是邻里街坊,旅途中遇到的伙伴……对于每个他(她),你的认识和了解不可能一成不变,你会因为时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你的人生经验,从而对他(她)逐渐了解。
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