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毒品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及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正义之举,告诉我们要( )

①珍惜生命

②远离毒品

③开展禁毒教育

④坚决与贩毒活动作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封建经济消亡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该是

A.严厉禁烟,抵制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平均土地,建立天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5、“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引文中的“它”指(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6、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相关事宜 D.签署了“双十协定”

7、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说道:“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是指( )

A.粉碎重点进攻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9、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军旗时指出:军旗要有“八一”字样。用“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A.中共成立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0、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的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发生于哪次侵略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有近代学者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该学者所说的“两位先生”是指(     

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和平与民主

D.自由与平等

12、石不易在《鬼脸历史课》中写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我是农民别怕我;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我是农民我怕谁”。下列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的事件是(     

A.定都天京

B.西征胜利

C.进行北伐

D.天京突围

13、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民主共和得到最终实现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14、"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针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特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毛主席为怀局,高瞻远瞩地统筹国内和国际大局,给人民志愿军以英明的战略指导。彭老总身经百战,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魄力果敢有力地驾驭了朝鲜战争复杂局势,指挥人民志愿军力克强敌,取得最终胜利。由材料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A.领导人的正确决策

B.战争的正义性

C.国际支持

D.中朝人民相互支援

16、193612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最终结果如何?

A.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 B.华北事变日军占领北平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17、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教训是必须(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C.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

18、中山路和淮海路是徐州经济的黄金十字,而中山路的名称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共进会

19、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发、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下列事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秋收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回答下列问题: 

(1)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________

(2)《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的曲作者﹣﹣________

(3)1950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往北京的首席代表﹣﹣________

(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________

(5)有“铁人”称号的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

22、“香江涌海翻银浪,宝港归家绽紫荆”这副对联纪念的事件是( )

23、经过: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杨虎城在西安扣押________,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4、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___________

(2)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改正: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改正: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改正:  

25、【代表聚集·制度确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________的确立。

2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______

28、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________、梁启超等维新人士

29、______年,英美俄日等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0、1956年,________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活动题

柘城县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3)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我国又在哪一次会议后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四个全面”的内涵演变为我国新时代战略布局是什么?

32、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奋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华章。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进行的革命活动2例。

(2)请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位)

(3)请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4)请说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3、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岛全岛及附属各岛屿?除此之外,该条约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约主要内容

条约危害

条约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

领土主权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丧失关税自主权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该条约的名称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甲午战败后,列强在中国展开的活动。举例印证“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最能说明“这朝廷”沦为“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条约条款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 1840 年-1901 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