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贺敬之的《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灯笼》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的作品,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与波军作战受伤病愈后,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他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

2、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 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名人跟人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B.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

C.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振聋发聩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梁衡《壶口瀑布》)

D.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戏曲,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早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

B.经过宣传教育,全体学生对正确继承我县优秀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提高了认识。

C.防止青少年不再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课题,也是这个时代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D.政府的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学生创造了更为公平的受教育和就业。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线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衾: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__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诗文用原句填空。

(1)巧用对偶、互文,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可以分为三类:绝句、律诗、排律。

B. 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1)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思乡、离愁是诗歌中的永恒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雨后秋山的明媚空灵,“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展现了山林古寺的幽僻冷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绘了大漠边陲的雄奇瑰丽。

(5)走进诗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依不舍;《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对家人的深深牵挂。

(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只有经受磨炼,才能增长才干。

(7)说话是一门艺术。好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不好的话语伤人于无形,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____________

(8)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通过描述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诠释黄旭华“隐姓埋名30载,铸得重器护苍穹”的奉献精神,演绎了黄旭华“__________________,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的家国情怀,生动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文段中“远征”指什么?在这次行动中,红军经受了哪些困难?请写出两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忽视体育锻炼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问题却日益凸显,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现象令人担忧。仔细分析,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所谓不想,就是青少年的业余爱好从体力型转到了脑力型。以前,踢毽子、跳房子、捉迷藏是少年儿童的最爱。现如今,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成为不少青少年的首选。所谓不愿,就是现代生活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变成了宅男宅女。现在购物有淘宝,吃饭有外卖,娱乐有网游,葛优躺宅文化成了时尚。视力下降、体重超标、脂肪肝、血压……这些中老年疾病早早敲开了年轻人的命门。所谓不敢,主要是对学校而言,体育锻炼、组织春游等户外活动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依不饶,上级主管部门追责问责。

(摘编自长乐《好日子咋养不出壮孩子?》)

[材料二]

人类由于交通工具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人工智能等设施的扑面而来,使得人体的机能越来越差,肌肉功能退化、体力下降、脂肪渗透到人体的每一个空隙。更为甚者,今天人类获取高热量的食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肥胖更是悄无声息的蔓延着。

缺乏活动,造成了我们赖以生存和活动肌肉的退化。人类到了成年之后,随着岁月的流失。肌肉质量开始下降,在四十岁开始,成人每十年约失去3%-5%的肌肉质量。尤甚50岁后更明显,每年约1%2%的丢失。到75-80岁时,骨骼肌仅占体重的25%。肌肉衰减症与静息的生活方式、营养缺乏、细胞外氨基酸代谢失衡及氧自由基损伤等多因素影响有关。在我们衰老过程中,我们总是认为肌肉的丢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当肌肉丢失时,我们的肌肉力量下降和功能降低,脂肪比例增加时,肌肉丢失时,我们更容易疲劳;更容易跌倒,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摘编自史仍飞《中国科学报》)

[材料三]

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前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发展,其中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7.7%。我国近日发布的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也显示,学生肥胖、视力不良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区域学生肥胖率超过15%。有调查表明,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在某些方面一直呈下降趋势,已经影响到兵员的质量。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

当然,造成学生某些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视力和肥胖问题,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营养不均衡,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导致学生肥胖和视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以及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等,也造成了学生视力下降和肥胖。

(摘编自黄大鹏《青少年体质亟须全面提高》,《中国国防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导致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三大原因是不想锻炼、不愿锻炼、不敢锻炼。

B.青少年只要远离电子产品,身体素质就能有所提升。

C.造成学生视力和肥胖问题,学校和家长“唯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是最主要原因。

D.成年后,人体肌肉的丢失是衰老造成的,不可逆转。

【2】材料二中面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据了解,某市今年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2.98%。”加点词“竟然”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4】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需要青少年、学校、家长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为各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