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好演员无需过多台词,仅用眼神就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B.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被打扫过的教室的地面看起来光亮整洁、坦荡如砥

C.张老师连旧书摊时发现了一本自己寻觅了很久的绝版图书,真是妙手偶得啊!

D.这则倡议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很有趣味性,自出心裁的创意深得人们的喜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这个班的人个个自以为是,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总是无人问津

B. 参加工作后,父亲叮嘱我做人做事要正大光明,不要偷偷摸摸。

C.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D. 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称赞夫人大彻大悟,嬴夫人却希望芈月永远不要有这种彻悟。

3、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你为《傅雷家书》选择恰当的读后感标题(     

A.见字如面,墨短情长

B.我也可以旧事重提

C.九死一生,荒岛奇遇

D.为求真而奔驰,为众生而坚持

4、扬扬同学认真阅读了本学期推荐的几本名著,对名著也有自己的一点理解。请你帮扬扬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信中教育儿子先做艺术家,其次才是“做人”,其中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B.《名人传》中,贝多芬在听力丧失的情况下,“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创作。

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因家贫辍学,依然自立自强,发誓做一流的庄稼人。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由理想、意志和激情谱写的生命之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愉悦的心情、清幽的景色、“曲径通幽”的哲理和空寂中的禅意,值得细细品味。可是我忽然发现尾联中“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矛盾的,你说呢?请你为我答疑解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庭院月色的句子是    

6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7   ,黑白分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坐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

(2)加点的词语“染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面线的句子改为反向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文。

勿以爱小而不为。很多时候,爱不在于多么轰轰烈烈的表达,却恰恰来自日常而琐碎的小事中。爱是发自内心的一举手,一投足:有时是一个简单的举动、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是一碗粥、一本书、一杯清茶……爱意便在细微处弥漫。

以上文字唤醒了你生活中的哪些记忆?请以“爱在________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