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会场上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掌声。

B.三十多年前,战士们在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的火箭发射基地。

C.这场足球赛太不精彩了,看得观众恹恹欲睡

D.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128日,东台市实验中学一年一度的公开教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B. 东台城区的内环系统和外环系统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C. 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D. 从“速成鸡“激素鸡”到“浑身是虫的皮皮吓”,“舌尖上的谣言”千变万化,耸人听闻,造谣者乐此不疲,消费者却如入迷阵。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B.《藤野先生》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C.《列夫·托尔斯泰》一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实际上是用来反衬他的眼睛,为下文写他的眼睛张本。

D.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4、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秋天的宝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B.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烘托了男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_____之情。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4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庭院月色的句子是    

6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7   ,黑白分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昆虫世界要评选“最强大脑”“音乐大师”“劳动模范”“最美佳丽”,请你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粲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莱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莱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地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陷害,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水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重炮轰击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尘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莱。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莱。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⑤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⑥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⑦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责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回忆了有关母亲的两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母亲”,却插叙了一段关于电视新闻中的一位老太太的内容,这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3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这个句子)

4读完了文章,你觉得文中的母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对作者有什么样的影响?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一段幸福时光,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

请以《那段幸福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