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军统帅一声令下,狂飙突进的金国铁骑以摧枯拉朽之势撞开了东京汴梁厚重的城门,早已被淘虚的大宋根本无力抵抗。
B. 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
C.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总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 为了确保无人机顺利完成任务,机务战士对空军无人机飞行前的检测工作一丝不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duo) 连翘(qiáo) 彷徨(fáng) 怒不可遏(yì)
B.寒噤(jìn) 蛮横(hèng) 两栖(qī) 惟妙惟肖(xiào)
C.脑畔(bàn) 缄默(jiān) 骤然(chòu) 强词夺理(qiǎng)
D.矗立(chù) 襁褓(qiáng) 诘责(jié) 戛然而止(gá)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
B.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人们常用“鹏程万里”来比喻前途远大。
C.《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讲演,讲演的语言短促犀利,庄严典雅,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D.“黍”是我国五谷之二,说法是,在化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B.大数据促进了电子商城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购物APP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C.他的眼睛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D.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相敬如宾,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是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了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遇到了侦察兵萧关, 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6、古诗文默写。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___________。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__________。(《虽有嘉肴》)
(5)_______________,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6)策之___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___________。(韩愈《马说》)
(7)笔法有别,离思则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情,开阔豁达;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借景抒情,意蕴深远。
(8)苏轼的“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和李清照的“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都托物抒情,抒怀达志。
7、班级集体阅读《傅雷家书》,小文制作了以下阅读分享卡,请依据提示完善下表。
语段 | 批注 | 整理发现 |
A.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直抒胸臆,表达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 小语 :小文,你的批注角度很丰富,有从抒情方式的角度体会家书的情感,有从关键词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小文:不仅这样哦,你看我针对C 语段的批注还关注了标点,句式。 |
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 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 (1)这句话意在说明_____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 “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 |
C.希望你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你很快得来的新东西。长此做去,不但你的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你一般的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孩子!记住这些!深深的记住!还要实地做去!这些话我相信只有我能告诉你。 | (2)________ (结合划线句子,按照“整理发现”一栏的提示完成批注。) | |
(3) 思考:施蛰存说“他(傅雷)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你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吗?请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__________ |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萧萧白杨
①白杨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们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把丫枝也伸向云朵。在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是逃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看着白杨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枝叶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行坐端庄,乃至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③《古诗十九首》中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还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空寥廓,朔风浩荡,秋色肃杀,衰草连天。白杨树破败潦倒,像个行脚僧一样,背影模糊在黄沙连天之间。
④我一直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直到自己亲眼看见白杨。在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排排白杨,我竟然也和当年的茅盾先生一样,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⑤白杨实在英挺,像风姿洒然的男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⑥风吹白杨,万叶翻动,铿然有声。白杨的叶子疏朗,叶子间隙里,风可以敞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因为叶稀,所以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站在白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打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你会觉得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
⑦那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在路边,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园旁边,那般忠诚。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滑笔挺,有一种绅士式的洁净。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
⑧南方的湖滩上、江堤下,也有杨树,那是意杨,引进的外来物种。意杨生长快,颇具经济价值,所以在南方广为种植。和白杨相比,意杨格调不够,不仅树干的颜色要混浊一些,枝丫伸展也无章法,一副嘻嘻哈哈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懂规矩。
⑨只有白杨,像是从古代走来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分寸,都有来历,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是又是有力量的。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在龟兹基本稳定下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长安望向安西,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那时,他们的身姿一定如那萧萧白杨,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那些迢迢行走、传递文书的驿使,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忠诚、思念和希望。
⑪又一个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绿意盎然。看着这开春的白杨蓬勃向上,我在想,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是否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西北、穿越古道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出白杨的气质?
⑫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1】作者说“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两个语句,任选一个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①站在白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打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你会觉得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物我交融)
②又一个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绿意盎然。看着这开春的白杨蓬勃向上,我在想,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是否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西北、穿越古道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虚实结合)
【3】选文第③⑩两段都引用了古诗文,有何用意?请任选一段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4】象征、对比、烘托、抑扬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本篇文章和我们学过的课文《白杨礼赞》都运用到了这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简析其运用效果。
9、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