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结合语境,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功绩。)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C.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落第:此指考试成绩及格。)

D.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找出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寒jìn    lè sǒng chuāng疤  

B、tuí  xiè  liǎ jì

C、荒pì tā kē sāng

D、zè    fú jié   chāi使

 

3、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说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要破天荒地在冬天举办,到时就会出现吃着火锅看球赛的画面了,想想都觉得过瘾。

B.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装、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C.《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见风使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D.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书抵万金”的出现,是中国书信文化史的重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②从此以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多了一个“家书文化”固定符号,横亘古今,贯穿往来。

③几乎绝大多数的学者,在谈论杜甫《春望》“家书抵万金”时,都会不约而同,毫无例外地说到这一点。

④“家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符号,加上转而形成民族心理的同震共鸣,形成了中国书信文化。

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斯通。

A.①②⑤④③

B.④③⑤①②

C.④①③②⑤

D.①③②④⑤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2】这首诗讲述了卖炭翁从“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全过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文化积累。

穿过历史的烟云,有多少诗人在荆楚大地吟唱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文。在长江之滨望荆门,和李白一起欣赏“山随平野尽,①_____”的雄浑景象;在黄冈泛舟游赤壁,和杜牧一起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②_____”的无限感慨;到承天寺和苏轼一起赏月,在“庭下如积水空明,③_____,盖竹柏影也”中感受闲适的心境……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⑴语段中的“他们”,被哪位美国记者亲切地称为什么?

⑵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⑶在名著阅读汇报课——“走近领袖”故事会活动中,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凸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二)机器人的新进化

随着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生命与机械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动物的细胞、肌肉乃至心脏,现在都可以跟冷冰冰的机械相结合,创造出更灵活更有生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

依靠心脏细胞的机器鳐鱼

2016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推出了全球首个生物合成机器人——机器鳐鱼。这个机器人模仿自然界中的鳐鱼制造而成,长只有1.5厘米,重只有10克,其骨干由黄金制作而成,皮层由硅树脂制成,能以每秒3毫米的速度缓慢前进。神奇的是,其动力来源竟然是老鼠心脏细胞。

机器鳐鱼的制动体由老鼠心脏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位于植入了特殊蛋白的有机矽制作的模板上,沿着模板的蛇形图案整齐排列生长,一周内的数量能繁殖到20万个,形成类似鳐鱼的肌肉纤维结构,靠收缩产生前进动力。

那么,这些心脏细胞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收缩呢?

事先,研究者们会往这些活体细胞的基因里增添对特定光谱敏感的基因,当特定光脉冲对其电击时,老鼠心脏细胞会沿着模板上的图案按序收缩,带动整个躯体前进。而且,机器鳐鱼两侧会对不同的光波敏感,如果只有一种光波刺激,将只能让鳐鱼的一侧收缩,这样鳐鱼就能完成转向动作,避开障碍物。

由于鳐鱼游动时改变方向的方式与心脏跳动有相似之处,能有效防止倾斜或翻转,所以这项技术在未来会被用来制造人工心脏。

给机器加点肌肉

当我们看到现在的机器人时,往往会觉得它们的动作很笨拙,这是因为它们的控制系统仍然使用常规的电机驱动,由刚性材料来连接,如果机器人也有像人一样的身体组织,动作会不会更协调呢?

美国伊利诺大学仿照人体的肌肉骨骼模型,发明了一个只有两条腿的机器。这个机器的腿、“腰部”都是由3D打印的水凝胶充当,非常坚固,同时柔韧性也非常好,而一个环形肌肉会环绕骨骼提供动力来源。跟机器鳐鱼一样,它的环形肌肉也是由实验室培育的细胞生长而成,能由电脉冲控制收缩产生动力。

未来这项技术,最终可能发展成一代生物机器人,用于药物递送、“智能”移植、制作手术机器人等。不过,也有可能这项技术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比如像科幻小说中那样,出现肌肉、肌腱和皮肤跟人类一模一样,但骨骼、心脏等器官却是金属制造的冷血杀手——终结者(人型机械人)。

柔软的“八爪怪”

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受到章鱼启发,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章鱼机器人——八瓜怪。科学家们没用活体细胞,然而八瓜怪身体柔韧性依然非常好,能钻进细缝中,能根据周围环境改变形状,能用触角安全操作水下易碎物体,是第一个能像无脊椎动物那样灵活的软体机器人。

之所以这么柔软,是因为这个机器人体内没有任何的电池或者电线,完全采用化学反应驱动。其身体内有一套微小的化学反应控制部件,能利用过氧化氢与铂反应,生成氧气和水蒸气。这些气体经排放孔进入八爪怪的腕足后,会驱动章鱼的腕足变形运动。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软体机器人能承受挤压,未来在医学、航空、探测领域都会大展身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7年第8期,有删减)

1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说明新一代机器人的特征。

2“未来这项技术,最终可能发展成一代生物机器人”,句中的“可能”不可删除,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4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三个标题,分类说明了更有生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

B. 机器鳐鱼与之前机器人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全球首个生物合成机器人。

C. 只有两条腿的机器人,环形肌肉能由电脉冲控制收缩产生动力。

D. 机器鳐鱼、两条腿的机器人、八爪怪都通过采用生物活体细胞,使其更加灵活。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以“铃声响起前十五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