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台湾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2、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沿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也(快)

C. 流飘荡(顺、随)   D. 竞上(势力)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叫三声夸克》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文中的物质根据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是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B. 《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全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C. 《马说》、《陋室铭》,文体即题目中的“说”“铭”,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刘禹锡。

D.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线索是“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感情变化。文章的思路是赏花—惜花—思花。

 

4、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隐(cè) 执(niù) 然(mò) 销声迹(nì)

B.悍(biāo) 仁(tónɡ) 暗(huì) 尔远逝(shū)

C.挑(xìn) 绊(jī) 旋 (wò) 然而止(jiá)

D.落(jiàn) 憔(cuì) 皱 (zhě) 山涉水(bá)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亭亭”一词与《爱莲说》中的“亭亭”的意思为明亮美好的样子。

B.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与“谷中风”展开较量。

C.“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端正品格。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借松柏勉励堂弟做一个志向坚贞的人。

2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2分,每格1分)

⑴十五从军征,               。⑵   ,坐断东南战未休。

  ,全仗你抬声价。  ⑷四面歌残终破楚,  

⑸何处望神州?   。⑹               ,采葵持作羹。

  ?英雄末路当磨折。⑻树欲静而风不止,

?曹、刘。  

⑽军听了军愁,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保尔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下脚步。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旧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正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走下陡坡,来到了烈士公墓。

②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在坟墓四周摆上了用枞树枝编成的花环,仿佛给这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篱笆。陡坡上笔直的松树高高耸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③这儿是小城的近郊,静谧而又冷清,只有松林在轻轻地低语。大地回春,空气中散发出春天泥土清新的气味。就是在这里,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出身贫贱、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④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溢在他的心中。

⑤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该赶紧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1】下面是与选文相关的情节,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恢复团籍,回电厂工作。

②去另一个城市遇到潘克拉托夫。

③悼念烈士,发表内心感言。

④陪安娜开会,打死杀人犯。

⑤第四次死里逃生后回家养伤。

A.⑤③②①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③④①②⑤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旧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

(2)选文最后一段是保尔的心理独白,表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品质?

【3】“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保尔的人生追求。请结合书中内容,举出一个例子,简要分析保尔是否实现了这种追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社戏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④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⑤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⑥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⑦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⑧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⑨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节选自鲁迅的《社戏》)

【1】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细读第⑦段,请概括出六一公公情感态度变化。

对小伙伴不爱护田里罗汉豆_____→了解偷豆原因后_____→得到“我”夸奖后_____

【3】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的,但有时又只是发生在一瞬间:也许是突然发现父母新添的一根白发,也许是听到老师一句暖心的鼓励,也许是不经意间读到了一行文字……

请以“成长只在一瞬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