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因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回花果山。
B.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狗·猫·鼠》一文中,借小隐鼠的故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
C.“他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但是外表上仍然不脱孩子气。讲英语有点迟缓,但是相当准确”,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描写和介绍。
D.《昆虫记》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丰富的生物知识:萤火虫常吃的食物是蚂蚁,它会像外科医生注射麻醉剂那样,把毒汁注射到蚂蚁身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B.北京颐和园既有皇家园林之气派,又有江南园林之灵秀,设计别具匠心。
C.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竹刻茶则、竹刻笔筒、竹刻篦子……走进竹艺雕刻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竹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导语和背景可以省略.
B. 《藤野先生》选自《呐喊》,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C.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在母亲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怀念之情,以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决心.
D.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自传,对人物眼睛的刻画惟妙惟肖.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彷徨(páng) 寒噤(jìn) 萦绕(yíng) 强词夺理(qiǎng)
B.缭绕(liáo) 束缚(sù) 偏僻(pì) 暴风骤雨(zhòu)
C.眺望(tiāo) 潮汐(xī) 目睹(dǔ) 安营扎寨(zhā)
D.虔诚(qián) 斡旋(wò) 擦拭(shì) 草长莺飞(yīn)
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试从前两句中的“都”“惊”来分析诗人流露出的情感。
【2】诗歌三、四句把春雪写得既有灵性又饶有情趣,试作赏析。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春望》诗中有一个细节真实地写出了杜甫的生活境况,__________,__________。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7、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辨人物)◆“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人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他”指的是(1)_______(填人名)。 ◆“他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很喜欢孩子,他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 “他”指的是(2)_______(填人名)。 |
(忆历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3)_____________ A、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B、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4)_______________。 |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中国人爱喝热水
张佳玮
①有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去瑞士某小城旅游,朋友吃不惯瑞士奶酪锅,行李箱里摸出早就备好的泡面,略一沉吟,去找酒店工作人员要点热水。瑞士人一脸懵懂:热水?您要喝茶还是咖啡?不不,只是热水。瑞士人完全不能理解:你们要热水干什么呢?——按照规定,我们不能直接给顾客热水,您是要茶还是咖啡?……后来掰扯了好一会儿,才在厨房讨到了热水。朋友回去就嘟囔:外国人真怪,自己喝冰水喝得滋儿滋儿的,还不让中国人喝热水。
②事实上,人类喝水这问题,在讨论爱喝凉的还是爱喝热的之前,先得考虑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人们不知道喝水要杀菌,只是根据经验,发现喝热水者相对不容易得病,于是就归纳出了“喝热水对健康好”的结论,于是各国都流行开来。倒不是欧美人格外不怕冷——饮水净化问题解决前,他们也很谨慎。
③为了洁净地饮水,欧洲人做过一些匪夷所思的努力。欧洲中世纪题材小说或电影中,诸位王爷贵族,动不动举杯狂饮,让人觉得他们酒量真好,喝死不要命;其实那会儿,他们还没从阿拉伯引来蒸馏技术,喝的酒度数低,不上头。所谓葡萄酒,更接近葡萄汁;所谓啤酒,更像麦酒,烈度大概不超过现在江南人喝的酒酿、四川人饮的醪糟,埃及人修金字塔时,就喝啤酒,熬过了尼罗河畔的烈日,没有妨碍他们完成浩大工程。
④欧洲人早年没有细菌之类的概念,但通过日常生活,也发现了:喝酒易醉,但不拉肚子(他们不知道酒精杀菌);喝水不醉,但容易得痢疾——那还是喝酒吧。他们就是实心眼,没有像中国人似的喝热茶,无意间就煮水杀菌,解决了卫生问题。
⑤中国人民也不是长久以来都有条件喝热水的。明朝士大夫如张岱,还能细细分辨禊泉水,所谓秋月霜空,噀天为白,所谓轻岚出岫,缭松迷石,还懂得分辨水里的石腥气;与张岱交好的闵老子,喝惠山泉水,等到晚间,新泉涌上,汲了之后,装瓮放船,趁有好风才走,让水保持柔和清澈——这是有钱人。一般人呢?旧上海弄堂里的居民,自家烧水很麻烦,往往喝冷井水,或去老虎灶找热水喝;体力劳动者更是没法挑拣。黄包车夫这类,跑完了买卖能去茶馆坐一坐,跑路上渴了,那就只好找街边水槽喝水。民国时,北京四合院富贵人家,有所谓甜水苦水之分。苦水用以洗衣养花,甜水用来喝。好的甜水可以卖,老天津人以前想卖力气的,就去南运河挑水,回来沿街叫卖。
⑥所以结论是:在现代饮水净化系统出现之前,西方与东方,有条件的市民阶层都不爱喝凉水,普通百姓则没得选,有什么喝什么;一旦水质净化得到保证,西方人就开始敞开喝凉水,而且迅速忘本,不再记得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喝个凉水都战战兢兢的样子了;而中国人则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卫生喝热水,一直习惯传承了下来。至于各色“女孩子喝冷水容易肚子痛”之类,则是习惯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向都牢固得很。
【1】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⑤段所说明的内容。
【3】民间常常有人说:“欧美人体质好,他们日常都喝冷水也不生病;中国人体质差,往往一喝冷水就会闹肚子……”假如你听到这样的说法,请依据选文内容进行应答。
9、校园里的一棵树、一盏灯,一张海报……一直默默关注着校园里发生的一切,还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小秘密。假如你就是校园中的这一景或一物,你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