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既然”改为“即使”)
B.精准扶贫,基本上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等一系列问题。(删去“一系列”)
C.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删去“以上”)
D.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语序不当,将“增强了安全意识”与“学会了计算方法”互换位置。)
2、下列选项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A.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B.于小刚长得像他爸爸,高个儿,圆脸。
C.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D.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3、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佃农(diàn) 炽热(zhì) 教诲(huǐ) 由衷(zhōng)
B.诘责(jiě) 桅杆(wéi) 凌空(1íng) 联盟(méng)
C.骤雨(zóu) 解剖(pō) 歼灭(jiān) 遗嘱(zhǔ)
D.发髻(jì) 肖像(xiào) 镌刻(juān) 悄无声息(qiǎo)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背影》中深深的父爱,《父母的心》中对子女的情愫,《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怀念和热爱,都是散文中的“神”。
B. 《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小说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德国人民的悲愤心情和爱国主义精神。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成功塑造了保尔.柯擦金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
D. 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的澄净,一如作者磊落的胸襟;而《水调歌头》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词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5、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南征[注]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下列对甲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颔联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2】乙诗《南征》尾联中“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苦”,请联系全诗,简要概括。
6、根据课文默写
①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②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③ ,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
④故园渺何处? ,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⑤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⑦“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句诗选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是 。
7、名著阅读。
(1)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写的 (右图)当时为了发表的需要,该书还被易名为“西行漫记”,该书提到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作者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他们而前的那条路程最危险紧张,因为他们所选择的那条路线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好战的游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带。红军一进入藏族地带,就第一次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他们在这一段行军途中所吃到的苦头远远超过以前的一切。他们有钱,但是买不到吃的。他们有枪,但是敌人无影无踪。他们走进浓密的森林和跨过十几条大河的源流时,部族的人就从进军途上后退,坚壁清野,把所有吃的、牲口、家禽都带到高原去,整个地区没有了人烟。
①选段中的“那条路程”是指 。
②在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时,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谷场的开场。
②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谷场时,晒谷场上已经很热闹了。
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谷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④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簟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笸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谷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
⑤比晒谷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谷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谷场,一一落下。趁着晒谷的村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
⑥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鸟儿都是自然的宠儿。
⑦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⑧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⑨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⑩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起得比啁啾的鸟儿还早。
⑪一个晒谷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谷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谷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⑫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谷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⑬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谷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叙述人们晒谷的各种情景,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B.文章⑤⑥两段体现出人们对鸟雀的友善、温情,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C.“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用拟人手法写出劳动与生活的关系。
D.第⑬段划线句是虚写,写出“我”由眼前金灿灿的稻谷想象到家乡田野收获时的情景。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赏析句子)
(2)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谷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赏析加点词)
【3】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章以“洒满阳光的晒谷场”为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
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__________ 相伴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