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中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颁发       落第       粗糙       眼花缭乱

B.教诲       凄然       劳禄       单精竭虑

C.禁固       溃退       荧光       为富不人

D.躁热       僵绳       周济       抑扬顿坐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B.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

C.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D.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早日实现海军强国梦,多少科研人员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累倒在试验场。

B. 在昨晚结束的冠军争夺赛中,中国女排姑娘们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小将的表现可圈可点。

C. 我军好似摧枯拉朽,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就击溃了所有进犯的敌人。

D. 三十多年前,战士们在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

③当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孩子们的谎言”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生硬、粗暴地拔掉杂草固然立竿见影,却难免会留下后遗症。

A.“生硬”是形容词,“观念”是名词,“生存空间”和“良性互动”都是动宾短语。

B.“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这个句子中,“杂草”做主语。

C.“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序是②④①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

【2】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即求取,“采”即采摘,“芼”即挑选,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女子劳作时的姿态。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今诸多诗人用笔墨记录下祖国的壮阔山河。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写景技巧

文学常识及名句

出处

抓特征

王维的“①____________”描绘了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

《使至塞上》

显动静

郦道元描写的“素湍绿潭,②_______”通过动静结合,写出三峡水清的特点。

《三峡》

多视角

陶弘景描绘的“③____________”从仰俯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答谢中书书》

用对比

刘桢使用对比手法展现了“④______,松枝一何劲”的状态,衬托了松柏的刚劲。

《赠从弟(其二)》

融情感

李白的“⑤____________”借写故乡水,融入思乡情。

《渡荆门送别》

杜甫以乐景写哀情,用“感时花溅泪,⑥______”表达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选文选自《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与身在异乡的儿子______往来书信的合集。文中的“敏”指的是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为娃推车八十里

曹乃谦

①我家原本有辆永久牌自行车,是买给舅舅上学用的,买的时候就是旧车,他骑几年后就更旧了。母亲就将自行车寄放在老和尚住的大殿里。

②后来,我考上高中,要到离家十里的大同(地名)上学,当时没有公共汽车,母亲就对我说:让师傅把自行车擦洗擦洗用吧。父亲说:锈了修不好,闸不灵,娃娃出了事咋办?母亲说:修不好再说。父亲说:修不好就出事了,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哪个花钱多哪个花钱少?挣钱为啥,不就为了俺娃花?爹给俺娃买辆新的。

③那时车子还是紧俏商品,没个关系不好买。他在大同托了好几个人都买不到,只好在外地怀仁(地名)给我买。一次来信,说买到了,是一辆绿色的飞鸽车,加重的,说等有了顺路车就给我捎回来。我心想,哪会一下子就有顺路车?我写信对父亲说:太原每天有几趟到大同的火车要路过怀仁,托运回来多方便。我还催他说,学校就要开学了,可我还不会骑,我总得提前学会才行,学会也得再练练,练得很熟才行。实际上,我早就学会了,骑得还挺溜,就是想让他快快托运过来。

④父亲倒是把车子给弄回来了。可让我吃惊的是,他不是托运回来的,他一步一步地推着,推了八十里推回来的。

⑤那天半夜,我睡得正香,听母亲说:招人,好像是叫咱们。她拉开灯,听听,确实是有人在敲门。声音很微弱,母亲说半夜三更的会是谁,穿好衣服就去开门。

⑥我的老天爷啊,是父亲。

⑦母亲把他扶进屋,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我赶忙跳下去扶他,他不让动,摆着手说:缓缓,让爹缓缓。又说:给爹倒口水。我拿起暖水瓶,他摆手说:冷水。拿瓢。我从水瓮里舀出多半瓢,他捧着瓢,一口气把半瓢水喝了个精光。

⑧他坐在地上一动不想动。我站在那里陪着他。

⑨他的灰衬衣让汗水浸透,上面又沾满泥土。他的裤腿挽着,也全是泥。

⑩他说是为了抄近路,蹚的水过十里河,可过河的时候把脚给崴了。他一拐一拐地又走了十里路,拐回了家。

他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汗水把脸上的土灰淌得一道道的,连眼角嘴角都是泥,嘴角好像还有血。

这不会骑车的人,推车子会更费劲,走个三五里地还好说,可八十里走下来真是不敢想象的事。他从一大早就开始走,我算了算,整整走了十八九个小时,最后这十里路,还是拐着瘸腿。

看着他那大口大口喝凉水、极度疲惫的样子,我不住地唉,唉叹着气,强忍着没让泪水流下来。

缓了好大一阵,他才让我扶起他。我侍候着他洗好了脸,换了衣裳。他让我给脚盆添上暖瓶的水,靠着炕厢坐着烫脚。

我问他为啥不托运,他说他到怀仁火车站打听了,托运得半个月后才到。我怕误了俺娃学车。多学半个月跟少学半个月,那就是不一样。

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

父亲看出我的情绪,笑着打岔说:过河时把车子弄泥了,俺娃出院把它擦擦。

当我擦完车子进屋时,母亲正好给他把饭做好了,父亲却脚泡在盆里,坐着小板凳,身子靠着炕厢,就那么地给睡着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为娃推车”后面加上数字“八十里”,一下子就让读者想象到了过程的艰辛,激起阅读兴趣,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B.第⑦段中父亲的话“冷水。拿瓢。”四个字,短促有力,表明父亲当时急需喝水解渴的迫切心情。

C.第段是外貌描写,写出了父亲为了把车推到家,一路磕磕绊绊,体现了深切的爱子之情。

D.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连用了“唉,唉”两个叹词,表明“我”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

【2】结合选文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展开想象,第段“像是有鞭子在抽”后面补写一段“我”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听了这话,我的心一紧,像是有鞭子在抽。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步入初中一年了,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就要踏上新的征途,请记下最让你感动的生活片断,让它为你加油助力。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