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飞驰的高铁列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也越来越好……这些变化说明(     

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②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已超过美国

③我国劳动人民非常勤劳智慧④我们应该为祖国发展倍感自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蒋润天主动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结对子、交朋友,给他们讲故事、做手工;给农村留守儿童送书籍;到社区、乡村老年公寓组织参加公益演出等活动。某校要宣传他的事迹,下列标题合适的是(     

A.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B.见义勇为,有勇有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这说明(        

A.男士比女士更具有规则意识

B.全体公民的规则意识都很高

C.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则

D.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4、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以下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①国家主权              ②国家安全

③领土完整              ④文化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天眼”望星河,“蛟龙”探深海,“高铁”驰神州,“5G”联天下,“C919”翱翔蓝天等中国创新脉动可以一览中国的腾飞历程,这些傲人的成就说明(     

A.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

B.科技实力就是综合国力

C.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独占鳌头

D.祖国的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

6、《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第四次修正案审议通过后,深圳市交警对开车手动操作移动电话、电子设备或者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此次专项整治活动(     

A.表明深圳市民都缺乏规则意识

B.说明司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C.表明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强化自律

D.杜绝交通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7、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社会中,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这说明(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身份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在相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社会共建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以“争做网络文明使者共建网上精神家园”为主题。争做网络文明使者的基本准则是(     

A.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B.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D.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9、相互尊重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基础,如图《让座》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学会欣赏他人

D.平等待人促进社会和谐

1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农产品滞销,此时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公益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求助的帖子在网上大量转发扩散,网上直播带货促销活动帮助农户解决难题。这说明网络微公益(     

①传递了网络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②存在频繁劝捐、利用爱心、弄虚作假等问题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弘扬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诗句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

D.“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业缘关系

12、“一个永远不欣赏别人的人,也就是一个永远不被别人欣赏的人。”这告诉我们在交往中要(     

A.心里暗自发誓,用尽任何方法超过对方

B.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

C.看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

D.学会宽容他人

13、观看下图“扶老人上地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遵纪守法,做个现代文明人②担当责任,为了表彰和荣誉

③关爱他人,不言代价与回报④关注社会,奉献社会我践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近日,团中央、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权益岗在行动: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项活动的通知》。针对多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青少年应该(     

A.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远离网络

B.学会“信息节食”,传播网络正能量

C.加大打击力度,杜绝网络诈骗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5、2023年4月,评选的2022年度全国“诚信之星”面向社会发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价值准则,让诚信的价值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这说明(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只要诚信经营,企业就会长盛不衰

③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④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融入社会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于社会实践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同学甲:“参加社会实践是中学生服务社会的唯一途径。”

B.同学乙:“我们现在学习任务重,没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来影响学习。”

C.同学丙:“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会有危险。”

D.同学丁:“社会实践活动应因材施教,可以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活动。”

17、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8、11月28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旗帜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强大思想武器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指引中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称霸全球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下列对违法行为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小朱在学校操场拾到小苏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刑事违法行为

B.小东在家无聊拨打110谎报疫情,被公安机关拘留五日——严重违法行为

C.陈某和吴某从境外多次走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政违法行为

D.照相馆未经小刘同意,展出其艺术照用作广告——民事违法行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规定的有(     

A.艺人仝某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

B.郑某隐瞒期末成绩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C.林某如实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D.谢某伪造核酸检测以便参加体育竞赛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诚信做人,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讲实话。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2、请你辨析以下两位同学的对话:

23、两位同学针对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两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对此进行辨析。

关爱他人获幸福,讲究策略我能行。

服务社会意义大,奉献社会我践行。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江平是班中的活跃同学,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有时还会做个小动作。今天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分析试卷。突然一声响,吓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跳。老师循声望去,发现江平的表情有异。于是,认定是江平故意捣乱,当堂严厉批评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批,江平觉得脸上挂不住,冲动的他老师吵了起来。请你分析:

(1)江平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你觉得面对老师的批评,江平应该怎样做?

 

25、【弘扬诚信之风,坚持价值引领】

阅读下面两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一   如果被列为失信企业,日常经营将受到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限制。

信息二   2021年3月15日上午,安徽省马鞍山市诚信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暨“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花山区创客+文创园广场举行。本次活动围绕主题宣传、主题教育和诚信实践三个方面,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重点,进一步培育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加强诚信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在全社会着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环境。某校举办了“诚信宣传进校园”等活动。

(1)弘扬诚信之风,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在“诚信宣传进校园活动”影响下,我们应该怎样践行诚信?

(3)请你为诚信宣传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26、2013年10月22日早上6点左右,家住四川达州市的79岁老人张大爷,步行前往白塔广场晨

练。走到朝阳东路快速通道路口时,他被一辆汽车撞倒,肇事司机逃逸。出租车司机赵强路过时见老人躺

在路中间,于是上前将其扶到路边并拨打救护电话,当老人被救护车送走后赵强才离开了现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肇事司机撞人后逃逸是正义行为还是非正义行为?为什么?

(2)结合出租车司机赵强的行为,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7、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多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挤占耕地、毁林开荒……还未来得及体会万物之灵的胜利,就匆匆迎来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还击。

资源枯竭,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物种不断灭绝,持续的干旱或暴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频频光顾的沙尘暴,严重污染的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人与自然的搏击中,人类的贪婪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的很惨。痛定思痛,我们是否应该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当怎么办?

(3)青少年应当成为绿色的使者,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你打算怎样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28、为了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某地教育部门特别为单独在家的未成年人制作了《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在节目中,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礼物来到一些孩子的家门口,引诱孩子开门。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门应答另一半孩子的表现则令人担忧,他们不但引入室,还带着送货员逐个参观房间。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为什么要制作《不要开门》的电视专题节目。3分

2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诱惑?至少列举两例它们有哪些危害?5分

3阅读材料后,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