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梁启超
2、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时有变化,如:在1845年,输华商品总值为239万英镑;1850年则为140万英镑。但始终未能达到英国人的预期,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国获得在华设厂权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美法加紧了商品输出
3、“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以上语句分别描述的人物是( )
A.玄奘戚继光郑成功
B.鉴真戚继光郑成功
C.鉴真郑和李自成
D.玄奘郑和李自成
4、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制度性变化说明了( )
A.周天子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家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签署《尼布楚条约》②平定后突厥汗国③派遣驻藏大臣④新疆正式建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6、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
A.召开一届人大实施“大跃进”
B.统一全国财经参加日内瓦会议
C.实施一五计划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完成三大改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7、据《礼记·礼运》记载,昔日盛放奉献给祖先和天地神灵美食的陶器、石器演变成了铜器、玉器、漆器,其使用者也由最初的氏族首领、酋长演变为国君、帝王, 但礼器的性质未变。材料旨在说明 ( )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连续性
B.生产力进步推动礼器变化
C.中华文明呈现出迷信色彩
D.早期的权力体现神权色彩
8、1915年古德诺称: “中国数千年以来……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杨度也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动荡、人民所遭痛苦,悉归罪于共和政体。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原因
C.部分人对现实的客观评述
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9、发展经济学认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扩张式发展阶段;二是农业的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三是工业化阶段。有学者据此认为,明清时中国经济已进入第二阶段。下列史料可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山西太谷曹家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B.1721到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近3亿
C.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大面积种植
D.嘉兴、松江地区棉作和蚕桑压倒稻作
10、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
A.秦代驰道
B.丝绸之路
C.隋唐大运河
D.明代长城
11、《齐民要术》吸收了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还吸收了《尚书》中:“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主张。这说明( )
A.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B.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发展
D.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12、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期刊,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第一年中,以宣传新思潮为旨趣的新出版物骤增至40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新中国》、《南开日刊》、《觉悟》、《湘江评论》、《曙光》、《新社会》等。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
13、780年“炎建议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下内容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全党同志和全解放区军民,必须团结一致,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②“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④“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5、明中叶以降,政府的财政收支,大都改用银两折纳与计算;原来以米、钞支给的官俸,逐步改用银两,本色俸米一石以银二钱五分支给;赋税也作了相应性变化,把相当大部分折成银两收缴,出现了金花银,以后又把徭役折成银两。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海禁开放使白银大量流入
C.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赋税制度改革的有效推动
16、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
A.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革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破士族垄断选官局面
17、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
A.解决了国内矛盾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标志着全国解放
D.标志社会主义社会形成
18、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C.规范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19、货币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影响如图不同时期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战国刀币 秦朝半两钱 北宋纸币
A.国家统一的完成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外贸发展的需要
20、被誉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第一人”的陈光说:“十年改革,改来改去企业还是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从今天开始,咱两家的关系变了,变成了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市场经济为社会共识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政企不分现象的存在
D.所有制结构正发生改变
21、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22、在清初至近代百余年间,湖广稻米生产水平提升,“大江上下,浙水东西,每岁采运湖南(米谷)者帆樯相望不绝”。而在江浙,此时已“全赖湖广米粟”,广东也是“米谷不敷,仰赖广西,兼资湖楚”。导致这种稻米供需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长江水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
C.湖广地区鲜有战争时局稳定
D.西方输入改变沿海饮食文化
23、在敦煌壁画中菩萨的形象一开始是男性,深目高鼻,留着小胡子;之后变成了女性,体态婀娜,仍然是深目高鼻;再到后来变成了身材丰腴、脸庞圆润的中原女子形象。敦煌菩萨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外来宗教本土化
B.中华文化远播海外
C.儒家思想宗教化
D.中土名僧西行取经
24、202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重启。随着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长江流域重要遗址的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局限于黄河流域。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
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25、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和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26、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27、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________”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元朝灭亡,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28、公元前________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29、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0、璀璨文明
请将下列文明成果与所属文明区域一一对应。
A.《吉尔伽美什》 B.象形文字 C.《罗摩衍那》 D.玛雅金字塔E.荷马史诗F.《历史》G.《一千零一夜》H.《汉穆拉比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_________
(2)古埃及文明________
(3)古印度文明________
(4)美洲印第安文明________
(5)古希腊文明________
(6)伊斯兰文明________
3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标志着________ 。
32、同年底,张作霖之子_______通电全国,宣告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_______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3、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货币需求量剧增:________朝,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________作为主币发行,加上________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34、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填写在表格里
历史事件 | 发生的时代 |
张骞出使西域 |
|
科举制的建立 |
|
礼乐制度的创设 |
|
百家争鸣的出现 |
|
孝文帝改革 |
|
东亚文化圈的建立 |
|
赤壁之战 |
|
焚书坑儒 |
|
内外朝制的出现 |
|
35、简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交战双方战后签署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战争结果的历史影响。
36、 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后来康有为明确指出:“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生产更多的机器,成为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2)对材料中“有识之士”的举措做简要的评价。
(3)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的发展,简述其原因。(至少列举3个要点,共6分)
(4)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试概括列举其发展迅速的原因(至少4个要点)。
(5)民族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夹缝中生存,不断萧条,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试结合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列举4个要点)。
(6)纵观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7、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中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至少2个)。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两个战场,试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事例(至少2例)。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39、列举罗马法律的四个阶段,并阐述其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