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经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阶段

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D.维护封建制度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1876年,沈葆桢在中国台湾创立基隆煤矿,矿务局盲目抬高煤价,致使上海市场为日本廉价煤所夺。局方还一味坚持原价,宁可“坐视上等之煤渐化为次等,次等之煤再化为下等,下等之煤,一火自焚,不值一钱”。此事例可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脱节

B.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C.阻滞了中国近代化潮流

D.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

3、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他对佛道及其他民间宗教甚至迷信活动也都采取保护措施。康熙九年,他颁布“上谕十六条”,规定地方官要选年老有德者讲说,宣讲时须言语明白痛切,使人感动。康熙这些举措意在(     

A.推行三教合一的思想

B.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

C.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

D.确立理学的主导地位

4、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战争

时间

简介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曾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东晋军队在淝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向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梁武帝北伐

公元505年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界维持在淮河一线。

隋灭陈之战

公元588年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A.统一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

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5、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     

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6、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

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7、下列哪一示意图可正确显示中国产党成立后的发展趋势(  )

A.

B.

C.

D.

8、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到:“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这体现出唐朝时期(       

A.书籍印刷业发展繁荣

B.追逐封侯拜爵的社会风气

C.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D.科举制推动读书风气形成

9、下图为隋朝的都城大兴城平面图,隋文帝时期由高颎和宇文恺负责兴建,前后仅用九个月;隋炀帝时用十万多人修筑外郭城,并开渠引入城。从大兴城的修建规模和布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一时期(     

A.具有相对包容的政治气象

B.国家政权组织能力强大

C.国家经济政策宽松有序

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该言论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运动(     

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彻底阻止了列强的对华侵略

C.呈现出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D.彰显出反帝爱国的民族精神

11、依据如图,表述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运动的产物

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达成自强求富的目标

D.诞生了第一批产业工人

12、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广招各地学者文人。1492年,格拉那达被西班牙人攻占后,从那里逃出来的许多学者、思想家、艺术家、医生和科学家,都被它收容下来,让他们在桑科尔大学任教,从事科学研究。这一措施(     

A.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B.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D.为军事扩张提供了常备军

13、下图为“隋朝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量设置粮仓(     

①利于保障政府粮食供给                                          ②促进了运河交通的发展

③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④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丝绸之路开辟后,“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葡萄)肥饶地……其地(大宛)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汉朝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B.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交流发展

C.改善了中原与西域交通状况

D.极大地缓解了汉朝的财政困境

15、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开国领袖毛泽东郑重宣告将在这次会议上制定宪法,制定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实践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B.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

16、春秋时期的百余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各民族与华夏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说明(       

A.战争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

D.兼并战争导致了西周秩序瓦解

17、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18、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

B.强化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对外交往

19、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       

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                       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考古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龙山文化山西陶寺遗址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独特性

B.多元一体

C.包容性

D.地域性

21、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D.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2、建武十五年(39年),汉光武帝“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丈量土地)不实,下狱死”;十六年(40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垦田不实下狱死者十余人”。这些举措旨在(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重构封建经济基础

C.极大提高政府威信

D.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23、元代中期,吏部统计结果显示,汉人、南人在中央政府官员中占比超过50%,在地方官员中占比超过70%。这反映出(     

A.蒙古贵族控制了主要官职

B.南方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24、有学者评论道,鸦片战争以严酷的事实“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一代中国人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该地理学著作寄托了他们经世医时的苦心,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材料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医时的苦心”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海国图志》

D.《瀛寰志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年毛泽东提出把 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6、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

时间

对应历史事件

589年

 

755年

 

1069年

 

1405年

 

1689年

 

27、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___________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__________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____________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名义上对_____负责,实际上对______负责;实行________,即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首相由议会中__________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8、 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_____________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9、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30、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

(2)________(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________路军奋起抵抗。

(3)________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________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31、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________”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________行为

32、请以不同标准,对下列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①徐光启     ②汤显祖     ③王夫之     ④吴敬梓

⑤宋应星     ⑥孔尚任     ⑦曹雪芹     ⑧顾炎武

(1)思想家: ;(2)科学家:

(3)戏剧家: ;(4)文学家:

33、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__,对_______造成严重的摧残。

34、明朝中后期

(1)______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①代表人物:________

②主张:以“________”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________主义倾向。

(3)李贽:提倡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_______标准。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西安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3)西安事变是怎样和平解决的?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36、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个阶段?影响?

37、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8、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9、楚汉战争

(1)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各自的表现怎样?

(2)楚汉战争的结果怎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