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是1922—1927年中国工会会员人数的发展统计图。造成这一时期工会会员人数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刺激

B.革命性质的剧变

C.国民革命的推动

D.列强侵略的加剧

2、有学者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群体,“他们都是由皇帝特恩钦点,可以出入于内廷,几乎天天都得见‘天颜'、聆听‘纶音刀',与皇帝商讨政务,备受皇帝的宠信和重用,以致人人侧目”。这一群体是(     

A.枢密使

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

D.总督

3、两税法首先从唐朝廷的直辖地开始实施,接下来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进而向其周边推广。固定税目和税额使藩镇很难随意地扩大征税的范围。这使得在赋税收入方面,中央占据了优势地位。材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取消了租庸调和杂税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起到抑制藩镇的作用

D.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4、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A.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5、据学者研究,西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6、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中写道: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种现象在隋唐以后不再存在的原因是(     

A.统一王朝建立

B.科举制创立和发展

C.民族矛盾缓和

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7、《齐民要术·序》:“舍本逐利,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露。”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工商皆本

D.以民为本

8、1994年,中央组建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业务范围不仅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向农民提供短期贷款、生产资料贷款等;对于需要扩大规模的农民,则会提供长期贷款、流转贷款等。我国古代改革举措中与之相似的有(       

A.商鞅推行奖励耕织

B.汉武帝施行均输平准

C.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D.王安石实施的青苗法

9、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社会稳定推动长途贸易发展

10、曾任侵华日军大本营参谋的山崎重三郎后来写文章说道:“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在这里,他主要强调(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共产党战略战术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统一战线的建立消弭了国共矛盾

D.游击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11、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A.规范统治秩序

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

D.缩小南北差距

12、以下是辽夏金的管理制度(部分)。

政权

管理制度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由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采用传承与借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与汉族政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C.彻底抛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D.呈现出全面封建化的历史趋势

13、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14、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15、2019年成都宝墩遗址出土了一枚铜质印章,印文为阳文篆书,经辨认为“羌眇君”,该印为西汉政府颁发给武阳县羌族首领的官印。“羌眇君”官位等级与乡有秩相当,职责是对部众的日常管理。这印证了 (     

A.地方管理体系逐步完备

B.该地区归属于西汉政府

C.篆书为当时的流行字体

D.西南地区冶炼技术发达

16、《淞南梦影录》记载开埠后的上海,“其中著名者,津馆则以庆兴为最,苏馆则以聚丰园为最。复新园来自白下,亦兼南北,烹饪绝精”;另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奉天地区的人们“自天津诸约成立后……商人努力推销,洋布销路,日有扩展”。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当时中国(     

A.民众饥饿问题得以解决

B.百姓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人们物质生活得以丰富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17、“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18、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墨家提倡通过勤勤恳恳的劳动来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法家关注从生活水平上提高人的道德境界。这些思想(     

A.反映意识形态多元的现实

B.彻底抛弃了天命神权观念

C.具有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D.表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19、八一南昌起义之后,部队开始南下,起初起义领导人“不知道分散出去争取群众,武装群众”。朱德后来回忆,自起义部队进入湘南后,开始和“湖南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湘南起义发动了群众,这个方向是对的”。这表明,南昌起义后部队南下湘南的行动(       

A.动员了农民积极参与国民革命

B.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C.开辟了农村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D.完成了中共军事战略的转移

20、“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21、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由于精通汉语,用中文翻译了许多作品。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方向。《天主实义》是他第一部根据自然理性、以儒释耶的中文神学著作,采用对话体裁,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述天主教义,深得中国士大夫的赞许。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收入了《天主实义》。由此可知利玛窦(       

A.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教

B.消弭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C.借中国思想推动文艺复兴

D.突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

22、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时间

表述(节选)

1922年5月4日

《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1925年5月4日

《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1927年5月4日

《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23、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全族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封邦建国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24、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__开始。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____________相互配合。抗战胜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6、《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________”,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________”,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________。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革命

27、明朝前期,派人到________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并对东北________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8、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________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29、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________制宣告废除,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________制逐步形成。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________。但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后雍正时期设________,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30、明朝的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________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明朝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1、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_”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________迫使日本撤兵。但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________中国东北。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32、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33、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________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________的制度。

3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确立三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将以下思想家与其主张准确对应。

①孔子     A. 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

②老子     B.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邹衍     C.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④韩非子     D.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⑤墨子       E.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36、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个阶段?影响?

37、抗战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的背景是什么?

38、导致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9、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