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

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2、《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从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     )

A.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实现

B.贵族特权强化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

D.统治者知人善任

3、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反映了(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立足国情作出决策

D.中共不认可苏俄道路

4、战国时期,通过游说自荐而成为高官者不胜枚举,比如:商鞅游说秦孝公,行变法而主秦政;邹忌以鼓琴说齐威王以治国之道,“三月而受相印”;虞卿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苏秦、张仪纵横游说,兼任数国卿相。这一现象(     

A.冲击了贵族政治

B.推动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促进了私学兴起

D.标志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5、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使“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传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朝工匠们使用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为呈色剂,形成了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据此可推知,郑和下西洋(     

A.重视对海外商品大量进口

B.有利于改进国内生产技术

C.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D.给航线沿岸居民带来灾难

6、1880年,刘铭传于奉诏入京之际力请修建铁路,李鸿章倾力赞助。但更多的人却“群相哗骇”,认为修建铁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会致“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这主要说明当时(     

A.封建旧观念与近代化相冲突

B.社会各阶层都支持修铁路

C.交通近代化以修建铁路为主

D.修建铁路会破坏祖宗成法

7、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       

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

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

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

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

8、开国元勋朱德有首诗写道: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称颂的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9、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康熙时朝廷在湖南苗族聚居区开始设立义学,到清末已经达到139所;在甘青川滇藏地区,清代共设义学和社学104所。这一做法(     

A.扩大了政府选拔官员的途径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10、汉初统治者,在国家治理方面“汉承秦制”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实行两种制度并行。这里的“秦制”是(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1、鸦片战争前后,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有识之士探索救国道路,倡导学习西方,经世致用。他们中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林则徐《四洲志》

B.魏源《海国图志》

C.徐继畲《瀛环志略》

D.严复《天演论》

12、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

A.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体现了古代英雄史观

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13、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儒、释、道三教并行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D.佛学诗词的兴盛

14、朱自清在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从前只是一片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此时的“我们”(       

A.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坚持全民族共同抗日

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主张成立国共联合政府

15、20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总政治部颁布了《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又颁布了《对回民的宣告》等文告,要求“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这些举措(     

A.有利于红军战略转移的实施

B.旨在扩大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C.奠定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D.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6、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

17、如图是晚清同治年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发行股票招商集资时,刊刻发行的有关凭证。这反映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力图实业救国

B.中国企业经营理念的近代化

C.中国企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

D.清朝政府创建海军抵御外敌

18、如表所示为秦汉制度对照情况。据表可知,秦汉时期(     

制度

皇帝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出现文书避讳制度

沿用不废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名称、职司略有改变

玺印制度

以和氏璧制成玉玺,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亡入汉,曰“传国玺”

军功爵制

沿用商鞅变法确定的二十等爵制

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

郡县制

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

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C.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与列强签订的诸多条约的用语中,无论是彼之要求还是中方允准,均为“乞恩”“恳恩”以及“圣恩”“天恩”等词。此外,在《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还降谕道:“国家抚驭外夷,一视同仁,断不使彼此稍分厚薄,致启争端。”这可用于说明(     

A.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源

B.传统思想制约近代外交活动

C.中外民族矛盾逐渐弱化

D.清廷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0、下表为1838年至1849年中国国内的银钱比表。与这些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时间

1838年

1842年

1849年

白银

1两

1两

1两

铜钱

1600文

1700余文

2350余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1、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22、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时,计划先提公款10万两白银,其余大部分资本再凑股成之;在筹建开平煤矿时,确定招股80万两白银作为资本。以此方式进行筹建的企业属于为(     

A.官办企业

B.军用工业

C.民营企业

D.官督商办企业

23、《东都事略》是南宋史家所写的北宋历史。该书的目录后有一个“牌记”,上面写着两行字: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一现象说明(     

A.北宋私人刻书发达

B.江南一带文化昌盛

C.南宋私人著史普遍

D.文人已有版权意识

24、“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A.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B.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五代十国:________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此后5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________五个王朝,史称________。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________清除五代的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26、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

图 片

 

历史地位

 

理 由

 

 

罗马法发展史上第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里程碑

 

 

 

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7、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基础,没有严密的________,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________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________告终

28、表现

(1)________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9、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______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______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______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30、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以外, 也是雄富冠天下

31、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32、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1)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_______大捷。

(2)随后,_______会战历时一个月,是抗战初期_______战场_______最大、_______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11月初,_______失守。

33、概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革命力量雄厚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第一枪。

(2)随后,其他各军的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________个省和________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3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1901年列强为侵略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主要侵略战争?(需列举4次,可以不写时间)

(2)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掀起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阶级

反侵略求民主的事件(每格填一件大事)

最终结果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4)综合表格中的各项信息(尤其是“最终结果”),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36、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7、简答。

(1)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8、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39、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