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某次会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随后,大会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 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3、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
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4、中国先民将黏土制作成坚固的陶器,下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穗纹敛口钵”局部), 钵体上绘画的是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稻谷沉甸甸的以致稻穗“弯了腰”。这反映了
A.水稻种植技术始于长江下游地区
B.陶瓷制作是河姆渡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C.中国先民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D.农业是南方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基础
5、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
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C.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下表是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据表可知,该时期( )
年份 | 北京 | 杭州 | 哈尔滨 | 备注(单位:平方公里) |
1957年 | 4820 | 253 | 1247 | 划出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
1958年 | 8860 | 1157 | 1247 | |
1962年 | 27012 | 397 | 2450 | |
1965年 | 27012 | 397 | 1334 |
A.国家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
B.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
C.国民经济建设曲折与调适
D.经济规划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8、下图所示为某次学生运动中提出的一些要求。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一事件( )
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2.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3.停止内战…… 4.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5.释放被捕学生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标志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9、《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C.焚书坑儒、统一货币
D.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10、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11、阅读下表“玛雅文明的主要神灵”,据此可知
神灵 | 名字 | 职能 |
天神 | 伊扎姆纳 | 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
太阳神 | — | 掌握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
月亮神 | 伊希切尔 | 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
雨神 | 恰克 | 掌管闪电和雨,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
羽蛇神 | 库库尔坎 | 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
A.玛雅人有精准的天文历法
B.玛雅的各级政权都与神权紧密结合
C.玛雅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挑战
D.玛雅人信仰神灵主要是为了气象研究
12、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下列历史名词曾被用作年号的是( )
A.开元
B.戊戌
C.光武
D.太祖
13、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14、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
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
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1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6、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争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领导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自动的武装起来,实行游击运动,直接对日作战,吸引白军士兵,自动对日作战,共同组织指挥这一行动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以脱离和推翻国民党军阀的统治”。这一宣言的提出( )
A.反映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B.适应了当时中国全面抗战的需要
C.表明中共改变了工农武装割据政策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7、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指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是当时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尽管由于军事局势,根本没能实行,但它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这里的“它”是指(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18、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19、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20、2023年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研究发现,对辽宁建平牛河梁、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四川广汉三星堆在内的29处核心遗址的探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与收获。这些遍布中国南北的古代遗址,反映的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巨大,人地关系和谐
B.精耕细作农业,社会贫富分化
C.多元一体发展,以中原为核心
D.集中聚族而居,人民安居乐业
21、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
22、《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下典籍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诗经》 ②《史记》 ③《齐民要术》 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3、某同学为写一篇小论文收集到一些资料(1)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让中国人看清了西方列强的真面目。(2)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潮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观念转变。请为他的论文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题目( )
A.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救亡之路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C.中国近代外交面临严重困境
D.中国传统文化被全盘的否定
24、1911年4月,革命党人林觉民写下《与妻书》,遗言:“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在起义中英勇就义,该起义是( )
A.保路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25、秦代的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________。
26、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等。
27、手工业
①宋朝________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___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________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________象征
②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________的产量和质量
③________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________的发展
28、________和迁往北京的《________》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编辑部成员,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
29、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0、时间与人物: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主持变法
31、秦朝地方推行________制。
3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3、________运动对于推动中国________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34、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很快走上________之路
(1)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________。
(2)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________年为________元年。
35、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3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9、秦朝暴政带来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