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927年3月7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正式开课,学员共810名,来自全国18个省、市。毛泽东确立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办学思想。6月18日,学员提前结业,被分别派往各地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或回乡从事农民运动。据此推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活动(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B.壮大了国共合作的阶级基础

C.巩固了国民革命胜利成果

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拥有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遗址出土有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权贵大墓与普通墓地的随葬品对比鲜明。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这一时期(     

A.最早掌握了稻作和养蚕缫丝技术

B.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C.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早期文明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且带有神权色彩

3、西汉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丞相(人数)

外戚宗室

文吏

经学之士

昭帝朝

3

 

3

 

宣帝朝

5

 

4

1

元帝朝

2

 

 

2

成帝朝

5

1

1

3

哀帝朝

5

 

1

4

A.察举选官制度完善

B.儒学影响逐渐增强

C.世家大族逐渐兴起

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4、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农民赋役负担繁重

B.冗官冗费问题突出

C.重视种植经济作物

D.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5、明中期以来,“福建、广东近海之地,多行使洋钱”,官民交易、完粮纳税、商业记账等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明末,福建商民乃至地方官府依外洋形制、重量、成色,仿铸银元。由此可知,明朝(     

A.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D.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6、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其目标是(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7、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后来,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枚卜”。从阁臣的产生可以看出(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内阁辅臣德才兼备

C.内阁辅臣权力膨胀

D.利于皇帝控制内阁

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志士,主张变革政治,宣传维新思想,抨击封建思想文化。这一事件史称(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清末“新政”

D.民国宪政

9、汉、唐统治者依据现实需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下图是汉朝和唐朝所实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示意图,两者都(     

A.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

10、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篮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C.中国大地出现邦国林立局面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11、1942年至1948年,《文化先锋》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创办发行。其中“建国历详解”栏目专门介绍刊物发表的当天或临近日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事件类型

文本叙述

关于孙中山生平

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

其他革命先烈的生平

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日、黄克强先生殉国纪念日等

抗战期间的大事

防空节、淞沪抗战纪念日等

文艺节日

美术节、诗歌节等

A.意在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B.利于客观记录历史事实

C.唤醒了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

D.反映了国共关系的恶化

12、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13、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4、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A.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1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完善了中枢机构

D.强化了君主专制

16、1924年—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7、文学是一定历史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选官制分别是(     

①“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察举制科举制世袭制

C.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科举制世袭制察举制

18、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简政府机构

D.实行两税法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B.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C.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学习借鉴中体西用

20、1911年4月,革命党人林觉民写下《与妻书》,遗言:“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在起义中英勇就义,该起义是(       

A.保路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21、清朝在西藏采用政教合一的政策,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共同管理西藏;在蒙古则推行政教分离;在西南苗、彝、壮、等部落推行土司制度。据此可知,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开明平等

B.因地制宜

C.以民为本

D.垂直管理

22、美国学者佛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在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奢侈品消费蔚然成风

B.鼓励发展新的经济因素

C.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D.海禁政策推行遭到失败

23、史书记载,圣宗耶律隆绪年纪较小,承天太后摄政,汉官韩德让匡扶朝政,汉族士绅的地位由此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韩德让“官拜大丞相,封齐王,总览北、南二枢密院”。该事件出现于(       

A.北宋

B.西夏

C.辽朝

D.金朝

24、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的,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     

A.崇尚以人为本

B.治国理念趋同

C.主张家国同构

D.阶级立场不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宗法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____”的特权,可以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26、中共十八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________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3)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________的新要求,把________的宏伟目标、________的发展前景、________的复兴伟业与________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________的向往。

(4)在会上,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________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________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给明朝带来较大的________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8、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29、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_______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_______

30、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________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________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_______

31、过程

(1)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________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红一军长征过程: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_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4)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32、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

33、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________代表组成代表机关,________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________制度和组织形式。

3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________理念,________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

(3)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________________的大国关系框架。

(4)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5)对非洲关系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什么?(从思想、阶级、个人、组织和外部因素等思考)

36、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37、1931年到19458,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

39、义和团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