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京师久旱,沈括通过对当时空气中水气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准确地做了一次降雨预报。南宋《数书九章》中列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等算题。这些科技成就(     

A.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

B.系统总结前人的经验

C.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D.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史学家李学勤从下面所列的诸多方面勾画出了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这一历史“大变革时代”指的是(     

考古学上: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经济史上:井田制的崩溃和奴隶制关系的衰落。

政治史上:从以宗法为基础的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转变。

A.商朝

B.周朝

C.春秋

D.战国

3、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4、《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王朝的疆域有如下记载:“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其中阴山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5世纪后期,北魏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6、按照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都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则明确规定了没有阶级区别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想彻底肃清

B.最低革命纲领的制定

C.正确革命道路的形成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7、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8、1938年冬到1940年底,中共中央实行“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主要是在广大地区内,以无数小的战斗,对日军进行袭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这一方针实施的背景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淞沪会战遭遇失败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国共合作基本实现

9、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部,各置刺史,秩六百石。刺史的职责是以六条问事。六条之中,有一条针对地方强宗豪右,其余五条针对郡守二千石。西汉刺史的设置(     

A.促使地方行政效能提高

B.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解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D.造成地方机构重叠加重负担

10、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元璋(     

A.设军机处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D.实行科举

11、图为同学总结的思维导图。画线的空白部分应为(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A.因俗而治             习传夷风             天下一家

B.华夷同风             天下一家             习传夷风

C.天下一家             华夷同风             习传夷风

D.习传夷风             华夷同风             天下一家

12、如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据图可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A.多元一体

B.独立起源

C.分布广泛

D.世界领先

13、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

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14、《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脱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的“民军起事”是指(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

15、辽朝统治了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汉族、渤海人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农耕民族仍以农业为主,契丹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草原民族仍以游牧和渔猎为主。”与此相应,辽在政治上实施南北面官制度。这些措施反映出辽的统治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民族分化

C.和同一家

D.礼法并用

16、《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     

A.政府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修筑驿道以加强地方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管理趋向一体

17、图一、图二、图三是近些年出土的一些秦代竹简和木牍,学者研究后发现它们的书写字体都是隶书,这可以佐证当时(     

A.小篆并没有成为官方字体

B.焚书坑儒并没有真正实施

C.隶书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实现

18、1971年7月中美达成的尼克松访华协议引起苏联的忧惧,它对美国使出了如下招数:一再告诫美方,倘美国联华抗苏,必会恶化美苏关系,且为苏联所不容;在越南问题上大做文章,阻止中美在反苏基础上接近;利用苏美最高会晤削弱中美最高会唔的成果等。这说明(     

A.美苏对峙格局转向三国并立局面

B.中美关系改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C.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

D.中美建交打破了美苏的战略平衡

1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职能细化,各负其责

20、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

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

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

21、有学者指出,“唐王朝根据自身的社会层序结构,各民族也根据各自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文化水平,分别对外来文化做出遴选和抉择”。据此可知,唐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       

A.突出中外文明差异

B.全盘否定加以排斥

C.兼容并蓄摄取改造

D.不加选择一概采用

22、某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该学者所说的“这场战争”(     

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推动了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23、北宋前期黄老政治思想颇为流行。宋太宗时期任命有“为人糊涂”评价的吕端为相,在制辞中,太宗明确勉励其“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表明北宋前期(     

A.道教思想影响政治

B.君主专制明显加强

C.因循保守渐成风气

D.政治制度过于僵化

24、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宣称“我们不应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毛泽东热情的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其必将普及于世界。一些老同盟会会员,也在这时开始转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推动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辛亥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面貌

C.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展开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6、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7、1960年提出_________的方针,1962年_______ 总结了经验,1964年 _____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28、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________皇帝特命湖广总督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________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_______的决心

29、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________,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________,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0、谁设内阁?内阁的性质?职权?(P37)

31、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________的万里长城。

3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1992年在香港达成“_______

33、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34、________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产品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2)各国争夺________的斗争日趋激烈。

(3)当时,________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________。法国从___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________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________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36、理论形成

(1)“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37、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38、农村、城市、国企分别如何改革?

39、   默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概括。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