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末,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然而当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时,“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民共主”这些基本政治主张却被束之高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维新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D.维新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朱元璋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强化
B.监察制度完善
C.官员矛盾激化
D.君臣分权制衡
3、秦灭楚的战争中,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每天士卒口粮就多达66667石,以车载25石计,每天需要2667辆运车转送。这主要反映出( )
A.当时战争就地取材
B.秦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C.秦军作战迅速高效
D.秦国得到其他诸侯国支持
4、下表唐宋诗人的地域分布,据表可知,宋代( )
| 北方 | 南方 |
唐代 | 86.2% | 13.8% |
宋代 | 43.7% | 56.3% |
A.取士人数增加
B.人口流动加剧
C.北方政局动荡
D.经济重心南移
5、“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6、阮元(1764—1849)在中国首部自然科学家传记《畴人传》中提道:“欧罗巴人自明末入中国,嗣后源源而来,相继不绝,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于推步一事,颇能深究,亦当为之作传。”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流助推科技发展
B.史学创作体例实现不断更新
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
D.科技发展局面得到根本突破
7、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 )
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
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保留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9、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10、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
草部 |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
谷部 |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
菜部 |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
果部 |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
A.《肘后备急方》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11、这一战役,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使蒋匪的江南防线无法组成,还有利于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该战役( )
A.推翻了国民党大陆统治
B.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2、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
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3、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语“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14、我国古代选官发生了从早期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成员担任,到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再到后世“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的变化。由此可知( )
A.古代吏治越来越清明与高效
B.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C.古代选官愈加注重公平公正
D.科举成为后世唯一的选官制度
15、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为世官制。春秋后期孔子提出:如果让他选择人才,他会优先选用学好了礼乐的出身下层的“野人”,而非不通礼乐的出身高贵的所谓“君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
A.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强调反对贵族政治
C.凸显出礼乐制度的选官功能
D.意在优化官僚政治
16、下列史料,出现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是( )
A.“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 曰民权,曰民生”
B.“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C.“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 以解除内外压迫”
D.“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17、20世纪30年代农村俱乐部在“苏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区吸纳“苏区”的经验,率先推动俱乐部建设。1956年,《人民日报》刊出专题社论,将农村俱乐部建设提升至农村文化工作的核心。这些举措旨在(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施
B.确保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8、北朝文学作品《木兰辞》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其中“天子”与“可汗”的称谓反映了(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各族的政治隔阂
C.北方的政局动荡
D.南北政权的对峙
19、史书记载国力雄厚,财政充裕却亡国的政权是(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20、隋朝统一后,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建立许多义仓。其目的是( )
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
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
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
21、东晋、南朝政府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 “皆成良业”,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东晋、南朝政府的各种支出,主要依靠三吴。这说明当时( )
A.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B.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发展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方成为粮食的最主要产地
22、近代,外国资本基本控制了中国大型煤矿。1942年是中国境内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1894-1949年),外资煤矿产量高达5961万吨,占全国产量6568万吨的90%。这一煤炭产量( )
A.验证了实业救国思想发展
B.表明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C.能够证明日本的疯狂掠夺
D.反映日本与美英矛盾尖锐
23、两汉创造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史实 | 评价 |
A | 《黄帝内经》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B | 《史记》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
C | 《汉书》 |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 | 《神农本草经》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A.A
B.B
C.C
D.D
24、战国时期,士人可军功入仕;可游说自荐,如苏秦、张仪纵横游说,兼任数国卿相;可经由荐举,如齐国政治家曾“一日而见(引荐) 七人与宣王”,这反映出( )
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学术氛围自由宽松
C.士阶层决定现实政治
D.选官顺应时代需要
25、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________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是在________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________是必然的
26、过程
(1)召开新政协会议
①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________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②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开国大典: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
27、袁世凯夺取胜利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攻陷汉口、汉阳,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
②________国等列强的支持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________,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________,清帝下诏退位。
②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28、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9、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30、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上、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
31、《 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_____________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2、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政治制度。请在阅读下列表格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 中国 | 美国(18世纪晚期) | |
西周 | 秦朝 | ||
面临问题 | 在生产力落后、交通不发达情况下如何扩大疆域巩固统治 | 在一个刚经历了几百年分裂与割据的国家如何巩固统一 | 邦联制使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
制度名称 |
|
|
|
|
(1)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给诸侯; (2)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朝觐述职、随从作战等义务 | (1)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2)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 (2)各州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
历史影响 |
(1)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
(1)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1)____________ (2)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 |
33、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________发挥了独特的作用。________不仅是________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的指导思想
34、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合作。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发生在民主革命的哪一时期?取得了什么革命成果?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民主革命的哪一时期?取得了什么革命成果?
(3)为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期望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合作。请回答: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4)你认为我们如何做才能解决台湾问题?(至少写出4点)
36、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37、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8、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重要会议,写出时间和地点。
39、简要评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