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南北朝时,出生江左的陈庆之目睹洛阳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英阜,目不能识,口不能传”。该评价可以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A.促进了北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

B.推动了洛阳城由衰败走向复兴

C.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D.缓解了南北朝意识形态的对峙

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3、在北洋政府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设有两院制或一院制的国会。继袁氏之后的北洋集团的主要人物均不得不采取以军事武力作“后援”,以“民意”为招牌来激烈地“竞争”最高的政治权力。这说明该时期(     

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

B.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C.社会转型有较大的阻力

D.军事夺权成为主要方式

4、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科举制度开始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唐宪宗把女儿嫁给了恩荫出身的官员,宰相权德舆则把女儿嫁给进士,唐宪宗感慨:“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儒士杜羔屡试不第,思乡欲归家,其妻写诗道:“如今妾面羞君面,郎若回时近夜来!”杜羔颇受刺激,继续留京苦读。这些现象折射出科举考试(     

A.影响了社会价值观念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提高了女性家庭地位

D.消除了门第观念

6、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福新与荣氏兄弟创办的茂兴面粉公司共有8个厂,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一战期间出口量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中心

B.对外贸易出现繁荣局面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民族企业获得一定发展

7、在航天技术领域,我国开创了“三步棋”的方法,即在同一时期内安排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正在探索研究的二是正在设计的三是正在试制试验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一步一步地夯实了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由此可见,科技发展需要(     

A.自力更生的精神

B.坚持管理创新

C.雄厚的物质基础

D.不断技术创新

8、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他对佛道及其他民间宗教甚至迷信活动也都采取保护措施。康熙九年,他颁布“上谕十六条”,规定地方官要选年老有德者讲说,宣讲时须言语明白痛切,使人感动。康熙这些举措意在(     

A.推行三教合一的思想

B.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

C.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

D.确立理学的主导地位

9、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上,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

B.设十三州刺史

C.建立丞相制

D.推行郡国并行

10、在人性问题上,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礼法仁义才能“化性起伪”,使人改恶向善。这折射出荀子(       

A.背弃儒家基本主张

B.为贵族政治做辩护

C.最早提出以法治国

D.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11、以下是辽夏金的管理制度(部分)。

政权

管理制度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由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采用传承与借鉴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B.与汉族政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C.彻底抛弃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D.呈现出全面封建化的历史趋势

12、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商王与方国形成联盟关系;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周王成为天下共主。这一变化反映出(     

A.周王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B.国家政权由松散趋于严密

C.奴隶制国家政权得以确立

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疏远

13、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草部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谷部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菜部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果部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A.《肘后备急方》

B.《神农本草经》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1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5、1942年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认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提出“党的政策是鼓励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决定有利于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壮大反对国民党力量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16、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临时参议院决定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这表明

A.具备了近代国家外观

B.民族意识的开始形成

C.中华民国的新旧嬗变

D.革命彻底反帝反封建

17、汉代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诗中提到的“大秦珠”,是来自地中海一带的“蜻蜓眼琉璃珠”。从西域到内地,从宫廷到酒肆,“大秦珠”成为深受汉代女性喜爱的装饰品。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海外贸易非常兴盛

B.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C.中西交往已经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18、宋代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该思想(       )

A.隐含了平等和叛逆色彩

B.推动了传统儒学的思辨化

C.蕴含了儒学的精神价值

D.系统阐释了认识理论体系

19、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20、红船精神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该精神的形成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中共一大

B.红军长征

C.八七会议

D.南昌起义

21、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列强停止对华商品倾销

B.国内小农经济的自我修复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民众“爱国心”的积极影响

22、《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3、经此一战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大国地位。此战是指(     

A.淮海战役

B.抗美援朝

C.援越抗美

D.渡江战役

24、下图所示为义和团揭帖,其中写道:“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合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A.旨在推翻清政府

B.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

C.有广泛群众基础

D.开启了中国救亡图存进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国民党失败原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___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___,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6、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7、兴起:从________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儒学僵化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28、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________________、开放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________

29、北宋________和南宋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30、在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下列图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发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写数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 _____

3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1)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________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2、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33、中共八大:____年中共八大召开。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变为先进的_________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______

34、民族工业: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________运动蓬勃发展,开展抵制洋货提高国货的运动,为________发展创造了机遇。此时期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外杰出的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回答:

(1)指出牛顿的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谁?其发现有何意义?

(3)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其成就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

36、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过很多措施。按照下表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并完成该表。

A.征伐匈奴    B.西域都护府    C.宋辽夏金政权对峙  D.文成公主进藏    E.榷场    

F.澎湖巡检司   G.昭君出塞  H.宣政院    I.开通丝绸之路   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1)战争

 

 

2)和亲

 

 

3)机构

 

 

4)互市

 

 

5)共治

 

 

 

37、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8、唐朝的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39、闭关锁国政策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