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秦简《为吏之道》中规定“为人君则鬼,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兹(慈)子孝,政之本殴(也)”。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在秦朝得到发展

B.利用忠孝思想维护统治

C.宗法制度仍有存在的必要

D.秦统治思想具有开放性

2、图是北宋时期军队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拓展了对外贸易范围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军队整体素质

D.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3、“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④派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美国学者哈特威尔认为: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这一数据可用于说明北宋(     

A.民用煤炭需求量大

B.矿物开采效率提高

C.手工业冶铁的兴盛

D.工业领域出现变革

5、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6、在宋朝路、州、县三级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使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能在不同级别间和谐运行。这说明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A.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B.不利于地方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政治顽疾

D.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7、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

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

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8、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9、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中书门下

B.枢密院

C.诸路转运司

D.知州

10、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戴叔伦在《塞上曲二首·其二》中写道:“但愿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主要体现了(     

A.战争的残酷场面

B.强烈的入仕意愿

C.深厚的家国情怀

D.对劳动者的同情

1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12、近40年来,有研究者从社会经济视角,关注太平天国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造成的破坏;有学者从情感史角度认为,这场运动使江南尽成废墟,给民众留下难以释怀的伤痛;也有人全盘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大灾难。这启示我们(     

A.拓展研究视角有助于客观认识历史

B.研究视角越新颖越能接近历史真相

C.研究视角的选取能够决定历史结论

D.近期研究视角比传统视角更加可信

1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A.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B.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C.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D.肯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4、下图为1934年4月刊登于中央苏区报刊《红色中华》上的一副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A.壮大红军推翻北洋政府统治

B.发动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C.发展生产保证抗日物资供应

D.动员群众巩固苏维埃政权

15、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反映出科举选官

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B.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

D.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

16、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材料所描绘的事件(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B.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C.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7、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

D.废除封建帝制

18、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纸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

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

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

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19、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0、军机处自创设伊始就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层,有官无吏;军机大臣人数很少,只有3~5人,每天日夜值班,能够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奏折文书。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中枢机构

D.削弱了丞相权力

21、据统计,1985年至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120种减少到60种,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

B.现代企业制度初步确立

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D.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22、下图为《西北文化日报》对某一事件的报道。该事件(       

A.标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B.使国民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

C.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有利于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23、秦代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名位在御史大夫之上,然而御史大夫所拥之实权,却比丞相大得多,其职司范围不仅限于“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还掌管全部律令。秦朝这制度设计体现了(     

A.三公之间的权力斗争公开化

B.皇帝失去对三公权力的掌控

C.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

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

24、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杀死。但“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妇婴皆言商君之法”,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  )

A.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

B.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D.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填空题:

(1)商王直接控制王機地区,王畿四周由附属国控制,商朝的这一制度名称是_____

(2)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个选官制度的名称是_____;隋朝建立后废除此选官制度,开始采用_____方式选拔官员,后来发展为科举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__________

26、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_________

27、宗法制的特点是____

28、国民革命

①目标:_________________

②成立与东征: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成立,通过两次_______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③北伐:______年国共两党开始________。使革命势力从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___反动统治。

④失败:1927年4月12日,______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_______”。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_,国民革命失败。

29、近日发现欧洲中世纪领地契约部分残片,根据内容推断西欧形成了________,此契约的订立者是________和爱德华四世公爵。

 

30、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________、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3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________的进步

________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________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②自南宋起,________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33、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有:距今170万年的________和距今约70至20万年________。他们已经学会________

34、________年9月21日,中国人民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

材料二2010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

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现今大众传媒上,明星的生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结合所学的知识你如何看待明星越来越高的离婚率?

 

36、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开始?何时完成?造成哪些影响?

37、两税法

(1)两税法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2)两税法实行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3)两税法的实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38、试写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主要历程。(按时间先后,不得有遗漏)

 

39、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方面?(从外交、经济和发展等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