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这里的“西洋”是指(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2023年春晚舞台设计的文物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创意取材于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庙底沟遗址。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纹饰,在当时的影响范围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这说明(     

A.中原文化影响周边地区

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私有制和阶级出现

3、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在家书中写道:“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这反映出(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

C.根据地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国变法图强

5、在宋朝路、州、县三级行政体系中,地方行政权力分工明确,县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使一个统一的行政机构能在不同级别间和谐运行。这说明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A.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B.不利于地方机构行政效率的提高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政治顽疾

D.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6、秦始皇即位之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号曰皇帝,闻太古有…死而以行为溢。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这反映了(     

A.王权与神权结合

B.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的理念

D.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7、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此后近70年,曲沃祖孙三代杀逐晋国五位国君,最终成为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翼,晋国都城)”。这反映出 (     

A.宗法分封制走向解体

B.周王室势力日趋衰微

C.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D.晋国因内耗加速衰败

8、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发布的时机是(     

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9、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和策划下,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划江而治”,为其争取喘息时间。据此,中共中央在和谈破裂后提出的口号应是(     

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

B.“打到台湾岛,活捉蒋介石”

C.“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0、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主要表明

A.唐朝采取开明民族政策

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

C.唐朝中后期手工业衰落

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11、下图为晚唐大将、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永陵地宫“二十四伎乐”浮雕(局部)。该浮雕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藩镇的分裂割据

B.社会的奢靡腐化

C.经济的繁华富庶

D.文化的多元包容

12、《辽史》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说明辽朝

A.建立因俗而治的体制

B.实行民族等级政策

C.分割相权以加强君权

D.强化南北分裂局面

13、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制瓷技术

D.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14、如表所示为秦汉制度对照情况。据表可知,秦汉时期(     

制度

皇帝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出现文书避讳制度

沿用不废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名称、职司略有改变

玺印制度

以和氏璧制成玉玺,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亡入汉,曰“传国玺”

军功爵制

沿用商鞅变法确定的二十等爵制

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

郡县制

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

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

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C.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5、1946年12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动军属以村县专署为单位给前方战士写慰问信,考虑到很多士兵家属和区村干部不会写字,还专门号召小学教师协同办理。这一做法旨在(     

A.缓解士兵思乡之情

B.坚定信念鼓舞士气

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确保解放战争胜利

16、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王守仁

C.黄宗羲

D.顾炎武

17、《申报》刊登了《九江英租界收回之内容》: “已决定由英国政府将九江英工部局章程,悉行取消,并自三月十五日起,将九江租界区域内行政事宜无条件移交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发生于(     

A.清末新政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18、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意在(     

A.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C.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19、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20、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       

A.对传统学术深入总结

B.近代新思潮涌现

C.学术界呈现复苏局面

D.注重考据和训诂

2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农具

D.铁质农具

22、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23、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     

A.遵循和平发展理念

B.推进大国协调合作

C.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4、商鞅变法规定,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该规定(     

A.打击了封建的地主阶级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革除了落后的社会风俗

D.废除了旧的土地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洋务运动评价:洋务新政引进了________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未达到保证国家安全,抵御外敌侵略的目的。不改变封建统治,只引进资本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在________,失败是必然的

26、_______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______________,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7、近日发现欧洲中世纪领地契约部分残片,根据内容推断西欧形成了________,此契约的订立者是________和爱德华四世公爵。

 

28、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29、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

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________

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________。(土木堡之变)

③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2)对________(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________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对东北(女真)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30、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意义

(1)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2)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________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31、国共合作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____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______召开,提出了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32、万隆会议:1955年________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________中国提出“________”方针,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33、中共十九大

(1)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3)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4、_______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_______等。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_______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_______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_______知识。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6、列举我国古代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交战双方)

3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8、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39、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形成了哪些派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