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
C.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
2、《旧五代史》载:“(后唐)闵帝嗣位⋯便延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后汉隐帝与臣子讨论德政,臣下劝其读《贞观政要》;后周杜良曾撰《唐文皇画像记》,强调唐太宗统治中“仁义”的重要性。这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B.盛唐政治遗产被认同
C.华夏认同观念由此萌生
D.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3、某同学进行“明代医学进步”的主题学习,梳理如下表格,其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明代以前 | 明代 |
病症 | 认为天花是无法预防的病症。 | 发明人痘接种法,成功率达97%。 |
病理 | 东汉以来认为伤寒是皮毛侵入人体引起的。 | 认识到传染病是由戾气引起,戾气由口鼻侵入体内,侵犯部位不同,引起疾病不同。 |
著作 | 药物学著作说法不一、错漏较多。 | 李时珍著____收药1892种,以多级分类法区分,检索更容易,更注重药物考订。 |
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九章算术》
D.《本草纲目》
4、据《宋史》记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说明宋代(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权力制衡机制日益完善
C.冗员现象日趋严重
D.封建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B.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
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7、电影《长津湖》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以长津湖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B.使新中国外交取得彻底胜利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D.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的状态
8、在古代漫长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执政时期,将国家建设成了一个清明、富裕、安定的国家,历史学家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将这些君王统治下的繁荣的社会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号,下列的盛世、治世与其出现的背景匹配正确的是( )
A | 东汉初年统治者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社会出现繁荣景象 | 光武中兴 |
B | 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 开元盛世 |
C | 元世祖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 大定之治 |
D | 康熙、顺治、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 | 康乾盛世 |
A.A
B.B
C.C
D.D
9、《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度
C.井田制
D.宗法制
10、汉高祖刘邦崇尚忠孝之道,经常拜见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在属官的提醒下,提前出门迎接刘邦,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刘邦觉得父亲言之有理,经过朝议,尊推太公为太上皇。据此可以推知( )
A.皇权独尊至高无上
B.三纲五常成为道德规范
C.宗法制度得到巩固
D.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
1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2、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13、傅斯年曾说:“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的社会趋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雳吓得清醒了,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进国民意识的大觉醒
C.唤醒了青年对于自由的追求
D.开启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4、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红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D.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5、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对两地严格按照( )
A.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办事
B.香港、澳门特区基本法办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办事
D.宪法和特区基本法办事
1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很多重要会议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深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中共一大被誉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共一大的意义是( )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总结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对明初废宰相的做法进行评论:“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由此可知,废宰相( )
A.实现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B.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C.整顿了腐败的官场风气
D.有利于贤明人才的培养
18、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
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19、处于红山文化晚期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用石块修筑的40多个方形积石墓。其中,大型积石墓随葬玉龙、玉龟、玉鸟等动物形玉器和玉璧、玉玦、玉镯等装饰品,个别墓葬还随葬玉人,而中小型积石墓几乎没有随葬品。据此可知,红山文化晚期( )
A.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B.具有早期国家特征
C.手工制作技术先进
D.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20、19世纪30—50年代,美国棉纺织业率先实现机械化。随后,毛纺织业、面粉业、食品业、制鞋业、服装业和木材加工业等也普遍使用机器生产。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跃居世界首位。这说明
A.英国的工业水平停滞不前
B.垄断组织出现阻碍了竞争
C.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洲
D.美国纺织业居于世界首位
21、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
A.唐朝的尚书省
B.元朝的中书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22、黄宗羲批评明代士人:“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阔扦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以‘生命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为学应该( )
A.批判君主专制
B.经世致用
C.提倡个性自由
D.中体西用
23、考古学家指出,内蒙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左右。依据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彩绘陶纹饰蕴含着甲骨文的影子。这可以用来说明,甲骨文是( )
A.国家初始形态的表征
B.原始手工业发展下的结果
C.文化发展演进的产物
D.草原部族图腾文化的体现
24、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 )
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________年9月,第一届________在北京举行。
(2)大会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3)大会确立的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________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6、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绩: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②继续把________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弘扬中华优______________;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______________,传播中国声音。
27、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
(2)经过
①___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战役中________、________为国捐躯,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失去了指挥权;1895年________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②条约:签订《________》内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设厂。影响:马关条约________,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重创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从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28、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1)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_______。
(2)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_______会战。
(3)中国军队在_______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_______战场取得的_______胜利。
29、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日本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30、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31、这一时期,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末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2、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
①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收回澳门
①1987年4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分别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
②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3、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1)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________,________讨伐袁世凯。
(2)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________的强烈反对。
(3)________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________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
(4)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________。
34、战役与影响
请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与右侧的影响相对应(填写字母)
战役影响
(1)南京解放(_______) A.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2)淮海战役(_______)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3)辽沈战役(_______)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4)孟良崮战役(_______) D.打退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_______) E.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的优势
35、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权力有何不同?
36、全面内战时期中共坚持怎样的方针?
37、隋朝的盛极一时的表现、短命而亡的原因?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从其分田时“算其家口多寡”和“杂以九等”来看,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
材料二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制,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1)材料一的规定中如何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2)《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何意义?其未能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这种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9、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并对自己观点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