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指出,商代法律是在继承夏代“奉天罚罪”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根据“天”和“神”的 名义制定的,统治者对人的处罚都特别强调鬼神和上帝的意思。据此可知,商代
A.沿袭了夏代的官僚体制
B.政治领域神权色彩较浓厚
C.民众普遍崇信天神意志
D.统治者借助神权实现集权
2、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3、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布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古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分布于大河流域
B.属于奴隶社会阶段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4、在金朝,“猛安谋克”一词包括五个内容,据此可知猛安谋克的特点是( )
①职官的代称②军队编制的两级单位③地方行政组织的两级单位④户制⑤世袭爵衔。
A.因俗而治
B.寓兵于农
C.仿宋而制
D.完全汉化
5、雍正年间,为筹划西北军事,特设军机房,后更名为军机处。嘉庆十年,有大臣上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成为综合性的政务机构
C.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6、2021年,习近平宣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是( )
A.科学技术不断突破
B.经济体制改革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D.社会主义制度
7、1939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将5月4日定为纪念日,毛泽东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新”指的是( )
A.社会主义革命新阶段到来
B.中共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C.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D.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8、1978年10月,国务院在四川选择了6家企业开始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改革。到1980年底,扩权试点企业增加到6600家,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商业系统扩权试点企业,1980年为8900家,占商业系统独立核算单位的50%。通过改革(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B.我国建立了多种所有制的企业
C.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和经营活力
D.实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同时,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使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地位
B.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
D.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10、下图是1913-1919年中国民营纱布机的发展情况(1913年的指数为100)。促使这一时期民营纱厂布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
1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12、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在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 )
A.门阀制度仍盛行
B.官僚多出身于世家大族
C.社会阶层的流动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3、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请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映了清朝
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
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
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14、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战火中的西南联大( )
A.重视师生的课余生活
B.改善了中国工业布局
C.保障了抗战武器供应
D.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15、我国古代有一部农学著作,详述了南北农业的特点:“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同时专门辟《农器图谱》,收录农具100多种,绘如图幅。该书是( )
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天工开物》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条连接的大道。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此,作者强调了
A.非洲落后源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B.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
C.交通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主因
D.学术界探究历史的角度新颖
17、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 ( )
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
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
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
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18、如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会场时的场景。这次会议( )
A.颁布了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D.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下表为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关于“社会主义”一词出现的次数。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 次数 |
1919年之前 | 34 |
1919年 | 104 |
1921-1922年 | 685 |
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C.社会主义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D.中国共产党诞生具备阶级基础
20、1942年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认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提出“党的政策是鼓励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决定有利于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壮大反对国民党力量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体现出( )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
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特色
C.双百方针激发文化活力
D.儒家思想影响文化认同
22、三星堆青铜器在合金成分、铸造方法和装饰工艺上,均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商文化青铜器基本一致的趋势,但器物种类、器形、纹饰等又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青铜器风格迥异。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域广泛
D.影响深远
23、青铜器相对于石器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也正因为如此,青铜铸造成为夏王朝的机密。其他方国是没有掌握铸铜技术的,在战争中落于下风,才臣服于夏王朝,从而让夏王成为“各方国之王”。这主要说明( )
A.夏文化优于其他部族文化
B.夏朝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
C.青铜器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先进的青铜技术助力夏王成为共主
24、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几年没看见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现了,前门外的成衣铺也大为兴隆,赶制龙旗发卖,人们脑后都拖着一条辫子……后来讨逆军打进北京城,又到处可以拣到丢弃的真辫子,据说这是张勋的辫子兵为了逃命,剪下来扔掉的。”这段记录反映了( )
A.清末新政的实业发展
B.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蔓延
C.民国初年的政治乱象
D.北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5、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基础,没有严密的________,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________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________告终
26、参加日内瓦会议
(1)_______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
(2)_______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27、后方大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技术水平都落后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大学、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规模向________大后方迁移,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8、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_______阶段。
(1)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_______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_______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_______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2)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_______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3)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_______战役。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河北平山_______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_______的完全胜利。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_______,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_______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9、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________、官窑、定窑、哥窑、_____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________和________
③宋元时期:________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
①________的开采量很大,都城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________。
(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_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30、武昌起义
(1)背景: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________”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________保路运动。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________。推________为都督。
(4)影响: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
31、金朝的统治
(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___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_______”的制度。(兵民合一)
(3)鼎盛: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2、内容
类别 | 时代 | 成就 | 地 位 |
小说 | 元末明初 | 《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 | 是我国________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_____的写作体裁 |
明朝中期 | 《________》 | 神话小说的杰作 | |
《________》 | 讽刺小说的杰作 | ||
清朝中期 | 《红楼梦》 | 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 |
戏曲 | 明清 | 传奇 | 代表:明朝的汤显祖、清朝的孔尚任。 含义: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
昆曲 | 长期流行 | ||
清道光 | 京剧 | 以_________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成。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33、目标:“________”“求富”
34、《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义和团的旗号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转变为________;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是中外史学界中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就是说它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摘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普法)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你同意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运用所学史学知识加以说明。(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1年宪法体现“普鲁士的霸权”的原因和表现
36、近代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中国史料纷繁芜杂又浩如烟海,学史者要仔细鉴别,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材料“诗歌里的古代经济”
朱门巧夕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
不须徼福渡河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诗歌里的古代经济”,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做到史论结合)。
37、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是何时?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39、列举二十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各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