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抗战后,北大、清华、南开迁回原址。西南联大(       

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③保障了抗战军需供给                                 ④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优良品种引进

C.北方人民南迁

D.社会相对稳定

3、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

4、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5、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代表在国联会议上强行辩称自己在中国的作战是符合国联宪章的,英、法代表无意反驳日本人的论点;经过几番讨论,国联竟在获得日本政府“邀请”的情况下,派遣了一个调查团前往中国。由此可知(       

A.国际联盟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B.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

C.九一八事变未损害英法利益

D.英法绥靖政策引发中国不满

6、与如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     

A.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半封的深渊

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C.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半殖民色彩

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如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垄断全国商品贸易

8、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以下哪一个官名不是唐代三省的名称(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务省

9、《九章算术》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九章算术》(     

A.体现了数学成就的实用性特点

B.限制了人思维的拓展

C.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D.系统总结了数学成果

10、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进洋务运动兴起。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三制”原则

D.“双十协定”

11、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达一万多处,以下能够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是(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A.世界最早

B.多元一体

C.农业发达

D.相互补充

12、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3、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呼声与改革高涨一时,但大多女子很快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依附别人或充当婢、妾,受其压迫。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

B.新的经济基础尚未确立

C.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D.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14、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秩六百石(约为中下等县令级别),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如:强宗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等。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     

A.体现了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

B.扩大了中央的监察范围

C.兼顾了行政与监察的高效能

D.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

15、某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明白了自己的统治实在是摇摇欲坠,在围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清政府给了地方督抚极大的权力,军政大权不断下移,如曾国藩创建湘军,李鸿章创建淮军。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影响了晚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使汉族官僚成为统治的核心

D.彻底瓦解了清朝政府统治的根基

16、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

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17、下面是东晋至北宋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制度革新消除了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B.平民入仕愿望日益强烈

C.门阀士族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D.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18、大汶口遗址发掘的墓葬中,有的规模相当大,长达5米,宽3米,随葬有上百件器物,其中有各类玉器二三十件之多,并有整猪和整狗随葬,而一些小墓则空无一物。材料反映了(     

A.早期国家形成

B.部落冲突加剧

C.阶级分化明显

D.社会矛盾尖锐

19、春秋时期,晋国的魏绛认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孔子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反映出当时的知识阶层(     

A.推崇德政的时政方针

B.消极看待社会发展前景

C.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

D.革故鼎新成为普遍认同

20、《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两人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的法律规定,陈胜、吴广的戍边任务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导致二人被斩首。由此可见

A.《史记》的记载都须经过考古证实

B.哪个表述更接近史实需补充史证

C.《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史记》和秦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21、20世纪六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如: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C.肃清一切反革命武装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2、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神话传说

D.学术论著

23、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       

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

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24、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革命形势的变化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____,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

26、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27、结束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是_________

 

28、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________的东北军和________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在中共________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________

(2)1936年12月,________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兵谏”,于________________日晨,扣留蒋介石,以________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3)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________西安事变的方针,派________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________

(4)________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________方针的实现。从此,________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

29、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________。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________罢工和________罢市,这标志着中国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0、背景:①北宋中期后出现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和两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大臣范仲淹发起以________为宗旨的改革,史称“________”。但因触犯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3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统介绍了 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封制与____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33、元朝的统一:________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34、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四个现代化”提出的时间和作用是什么?

36、中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概况是怎样的?

3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8、为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9、陆王心学的形成的背景和具体主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