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结尾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 )
A.首尾呼应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提出希望
2、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
A.听得入神 香喷喷的饭菜
B.玩得开心 黑亮亮的头发
C.长得盖过腰 红通通的乌云
3、下列选项中画线字的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坪坝(bà)背诵(sòng)戒尺(jiàn)
B.霎时(shà)假日(jià)摔跤(jiāo)
C.打扮(bàn)荒地(huāng)厉害(lì)
D.转圈(quān)飘扬(yáng)惩罚(fá)
4、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玩耍 哈欠 观察 B. 吞下 睡觉 翠鸟
C. 船舱 搭桥 盛开 D. 飘亮 长嘴 喜爱
5、看拼音写词语。
yī fú zhuāng bàn lěng dòng zǎo chen
( ) ( ) ( ) ( )
liú lèi méi yóu kǎn chái guī zé
( ) ( ) ( ) ( )
6、我会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四个带有“静”字的词语,并从中选出两个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1)早晨,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 )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
(2)在( )的山谷里,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2.写出四个表示“绿”的词语,并从中选出两个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1)春风送暖,柔软的柳条长出了( )的叶子。
(2)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有的渐渐发红,有的渐渐变黄,而松树、柏树和冬青仍长着( )的叶子。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注意提示语的位置。
①蚂蚁队长说____照样要受处罚____ ②____照样要受处罚____蚂蚁队长说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ào róng yì wò shì réng rán
mǎn zuǐ xún shì nòng pò nài fán yōu shāng
9、读材料,做练习。
福建游行程安排
10月1日:从上海出发,到达福建厦门。
10月2日:鼓浪屿——鼓浪琴声,白鹭和鸣,入梦,入厦门。
10月3日:永定土楼——探寻神秘的“东方古堡”。
10月4日:武夷山——万水千山,独品大红袍。
10月5日:厦门市内——海上花园,心灵港湾,“醉”美厦门。
10月6日:返程回家。
【1】以上是状状做的国庆假期从家里出发去旅游的行程安排。我知道,状状的家在( )
A.厦门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2】状状这次的福建游前后共需要( )天时间。
A.三 B.四 C.五 D.六
【3】下列不属于状状此次行程安排内的景点是( )。
A.武夷山 B.永定土楼 C.天门山 D.鼓浪屿
【4】读完状状的行程安排,我知道永定土楼有“__________”之称。
【5】看完行程安排上的简介,我想用__________这个词来概括我心中的福建。
10、阅读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印(yìn yìng) 熨(yù yùn) 粘(nián zhā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熨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填空。
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句子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落叶成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对“沉思”中“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水里)往下落
B.(程度)深
C.分量重
D.感觉沉重
【2】用“ ”画出表现白求恩工作很危险的句子。
【3】文中“阵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最后一句表现了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2、阅读课文《荷花》片段,完成练习。
①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读第①自然段,注意带点的词语,以下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挨挨挤挤”换成“密密麻麻”更好,因为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 )
(2)“冒”不能换成“长”,因为“长”不能展现荷花蓬勃生长的样子。( )
(3)“饱胀”“破裂”等词语,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
【2】选文第②段的划线句子,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_____。这幅画里有挨挨挤挤的_____,有各种姿态的_____。
【3】在选文中摘录一句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
13、课内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 (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发明纸之前,人们先后在______、______、青铜器、______、木片、______上刻字、铸字、写字。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不能普及:_________。
【3】“ 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这种书指哪种书?为什么需要用车来拉呢?
这种书是用_____把_______或_______穿起来,这种书很_______,所以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4】选文最后一句话,把“帛”和“____” 作比较,目的是要突出“帛”___
14、短文
蚂蚁报信(12分)
蚂蚁全身褐色,头和肚子又黑又粗,腰部又细又长,两对探路的触角来回晃动,可爱极了。你知道它们之间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到蚂蚁比较多的地方去,丢一粒大点的食物残渣,然后耐心地等待。你会发现,当一蚂蚁发现食物后,就会赶快回家通风报信。如果在路上遇见自己的同伴,它会用触角碰一下对方的触角,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蚂蚁来到有事物的地方,齐心协力地食物搬回家。这说明蚂蚁主要是靠触角的接触来传递信息的。
蚂蚁是很小的动物,但却拥有一个很大的家庭。在大家庭里它们分工明确,各自都有专门的事物做,是一个纪律严明、团结的集体。
(1)填空。(4分)
①一只蚂蚁发现事物后,它会( )。
②蚂蚁靠( )来传递信息。
(2)我会照样子,写词语。(2分)
又黑又粗:( ) ( )
(3)蚂蚁的样子:(2分)
(4)你喜欢这一群小蚂蚁吗?为什么?(4分)
15、课内阅读。
它的颜色非常(鲜明 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长满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打上“√”。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用“ ”画出来。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 、 。
【4】短文描写翠鸟外形的顺序是( )
①背上的羽毛 ②头上的羽毛 ③总写颜色的鲜艳 ④腹部的羽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16、按要求写句子
(1)司马光把水缸砸破了,失足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片银杏树的叶子,都像一把把小扇子。(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莲叶何田田。
18、按要求写句子。
(1)长白山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的天气十分爽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列语段。
这天的中午,天气非常特别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刮起了大风。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直响。哗哗地下起来,越下越大。向窗外望去,近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远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外面下这么大的雨,我估计体育场大概不会开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茅以升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弄清了走马灯的秘密,在日常生活中,你都有哪些新发现?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