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素质提高

B.阶层流动受限

C.门第观念淡化

D.中央集权加强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体现了(     

A.“责任内阁制”原则

B.“天赋人权”的原则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三权分立”的原则

3、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表),这说明(       

阶段

时期

对辛亥革命的判断

第一阶段

从建党之初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遵循阶级革命逻辑,把辛亥革命判定为一次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二阶段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

阶级革命话语淡出,民族复兴意蕴凸显,辛亥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功绩被重新挖掘

第三阶段

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

遵循民族复兴逻辑,把辛亥革命看作近代以来民族复兴运动中一次伟大而艰苦的探索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中国共产党否定了唯物史观

C.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D.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过于主观

4、贞观五年(631)二月,官吏要调动府兵充当皇太子举行冠礼(成年礼)的仪仗队,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唐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便下令改在十月举行。这体现了唐太宗(       

A.开明务实的政治作风

B.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

C.轻徭薄赋的民本思想

D.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5、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所属英山县出现了“红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米价能够反映根据地(       

A.土地利用效率有较大提升

B.货币稳定而白区贬值

C.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范围

D.地处山区商品流通弱

6、先秦士人往往以道义为己任,怀揣拯救社会的理想,汉帝国也在具有强烈用世意识的士人群体支持下得以建立大一统帝国。及至魏晋,士人阶层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甚至放纵桀骜,被称为“魏晋风度”。此“风度”反映出魏晋时期(     

A.儒家思想的彻底异变

B.动荡黑暗的社会环境

C.个性解放的时代先声

D.士族专权的政治现实

7、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大片领土,俄国明拉暗骗,德国蛮横抢夺,法国和英国紧随其后,相继提出了租占港湾和索取势力范围,美国则提出所谓的“门户开放”的通知。据此可知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西方国家放弃武力侵略

D.资本输出成主要侵略方式

8、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查阅的资料(     

项目

内容

民族迁徙

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

联合斗争

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友好往来

魏晋以来,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据表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B.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C.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

D.文明在和平交流中演进

9、毛泽东谈及中共一大时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简’就是很少,是简略的,‘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中共一大“巨”的寓意是(     

A.开启了党的跨世纪航程

B.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完成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

10、钱穆说:“但若门下省或故为异同,中书省或固执己见,则可争论不休,若一意苟合,则又失去复审作用,都会削弱行政效力。于是乃有三省合议之要求。”“三省合议”的场所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中书门下省

D.政事堂

11、明初朝廷曾宣布,“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中书省臣奏:高丽使者入贡,多带私物货鬻(卖),请征其税。朱元璋说:“远夷跋涉万里而来,暂尔鬻(卖)求利,难与商贾同论,听其交易,勿征其税。”由此可知。明初(     

A.放松了对倭寇的经济封锁

B.杜绝了私人的海外贸易

C.关注东部沿海的安全形势

D.重视维持朝贡贸易体系

12、“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这是《青年杂志》发刊词中的一段,其作者曾经参加(       

A.新文化运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

B.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C.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创建根据地

D.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13、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提出妇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支持文化部创办夜校、半日学校、家庭临时识字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扫盲运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B.推进根据地的建设

C.宣传反“围剿”的主张

D.完善苏区教育体系

15、《宋会要辑稿》记载,岳州知州指出:“(农民)自来兼作商旅……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宋高宗采纳户部意见:“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不应)许人请射。”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法律规范十分完备

D.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16、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

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

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

17、下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属于明朝的是(     

①设土司   ②册封俺答汗   ③建羁縻都司   ④设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     

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9、1921年1月,北京大学先进学生组织在北京郊区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章程规定,学校是专为“劳动者”及“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而设,“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都可入学”,“概不收学费”。这(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工人开始具有学习意识

C.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D.表明救亡理念得到群众认可

20、“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战国时期,商鞅认为:“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荀子认为:“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D.体现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愿望

22、如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增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表,据如表可知,我国(     

年代

亚洲

非洲

欧洲

美洲

总计

50年代

12

5

7

0

24

60年代

1

14

1

1

17

70年代

12

25

15.

13

65

A.继续坚持“一边倒”方针

B.外交活动的舞台得到拓展

C.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3、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A、B、C处对应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财政、太尉

B.尚书省、三司、三衙

C.中书门下、财政、三衙

D.门下省、三司、太尉

24、汉朝吸收各国的营养,激发了本身的勃勃生机,形成强盛的统一帝国,散发出多面向的黄金光辉,在科学领域,天文学和医学领跑全人类。以下能够表现这一成就的是(     

A.《周髀算经》

B.《汜胜之书》

C.《四民月令》

D.《神农本草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元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6、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西北达______________,北接_______,东北至_______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____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7、①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_______ 

②商和西周基本土地制度是________。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28、日内瓦会议:1954年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________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

29、__________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0、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发明在_______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

③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_

31、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进攻。

32、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他建立___________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可入选;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他建立十个___________,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3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

34、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36、思考点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7、中国古代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以下是小辛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生产方式,请按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A.种植水稻              B.渔猎采集              C.铸造铁器              D.火药配方

E.制造纸张              F.冶炼青铜              G.引种甘薯              H.活字印刷

(2)列举青铜器和铁器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一项主要用途。

(3)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选择CF,可以研究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选择______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

38、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有人认为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

39、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