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书人大约都有一种情结,就是总希望民间文艺有传承,甚至有发展,因为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民间文艺。
B.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C.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家长提高媒体素养,掌管网络知识,目的是为了筑起儿童安全上网的家庭防线。
D.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3、下列关于《女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神》浪漫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诗集中的许多诗具有奇特的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形变性的极度夸张,对于自我欲求的大胆表现与肯定,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
B.《凤凰涅槃》中凤凰双双自焚前回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
C.《炉中煤》用“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D.和《凤凰涅槃》一样,根据古书上女娲炼石补天的记载而写成的《晨安》,也以神话题材而突入了“五四”革命现实的核心思想,揭示出反抗、破坏和创造的主题。
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伯仲叔季是中国古代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伯仲”可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或比喻不相上下。有“难分伯仲”之说。
B.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伶官传记》 )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长江在安徽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又称江右。
D.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日前,国家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指出,未来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突出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劳动”“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新境界。
我国历来有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可谓源远流长。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把“爱劳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作为基本原则写入党的教育方针。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并在阐释教育目标时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贯穿于作用于德智体美四育。我国在劳动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以前很多时候把劳动教育主要作为德育、智育的一个途径,而且直到现在即使在学校中劳动教育被弱化的状况仍未扭转。教学多以体力劳动实践体验为主,缺乏信息时代脑体结合能力和契约、环保等现代劳动观念的培养。社会实践相对较少,社区劳动、研学旅行更少。此外,劳动教育课程配套资源缺乏、设备不足等问题突出。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的发表,把劳动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劳”促全。培养时代新人,必须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使劳动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摘编自陈超凡《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对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我意义。
B.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古已有之,我党成立后就成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C.劳动教育虽然不是实现德育、智育的途径,但它与德育、智育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D.从现在学校的劳动教育看,我国对劳动教育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认知不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总书记的报告、国家有关文件引出话题,指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B.文章主体部分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展开论证,条理清晰。
C.引证是本文的论证特色,作者引述了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经典言论,论证典型有力。
D.文章论述我国劳动教育的现实问题时,以对比论证突出我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建立起包含劳动教育在内的对青少年进行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B.如果教学教育脱离了生产劳动,或者生产劳动不能同时进行教育教学,现代技术水平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C.从“耕读传家”的传统到当代教育法的制定,劳动教育的内涵恒久不变,昭示着我国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与坚守。
D.劳动教育对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不能让劳动教育流于一种形式,要时刻保持它的核心价值。
7、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2)《登高》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之所以才德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秦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挥霍无度发出了强烈的诘问和严厉的谴责。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在天气晴好时候登上岳阳楼,就会生发“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他们饮酒赏景,心情喜悦畅快。
(4)《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主人公为寻觅恋人逆流而上,道路险峻难攀登的情景。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一句点明时令,“______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人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深秋山水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之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2)《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取得成功,并非是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直上云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就化用这句话。
11、默写。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一人之心,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_____,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 “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 “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 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2】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渠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备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司徒,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周时为六卿之一,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始于秦代,“以秦事繁多,篆字难制,逐作此法”,钟繇即被称为“隶书鼻祖”。
D.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尤其擅长写隶书。后来他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
B.王羲之曾与一群志趣相同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申述他的志向。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王羲之书法精湛,被世人看重,他本人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看不起与自己齐名的骠骑将军王述,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因此而怨恨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5】请结合文段,说说王羲之有哪些特点?
15、一家著名影视公司计划重拍以下几部经典作品:《红楼梦》《阿Q正传》《茶馆》和《边城》。假如你是一名演员,导演要求你发表一段即兴演讲,抒发你对上述作品中某一角色的感情,表明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借此来争取这一角色,你会怎么说?要求:角色任选,情感真挚,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