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俭省。
B. 他怎么能活这么久,让我觉得不可理喻,他经常断炊,但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C. 写那沸沸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
D.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2、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负箧曳屣深山巨谷中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从而师之
D.因坐法华西亭
3、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失:失去
B.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淹:久留
C.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为:创作
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②无以,则王乎?
③然则废衅钟与?
④不识有诸?
⑤是心足以王矣。
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松堂游记(节选)
朱自清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林,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一九三六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堂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故园而已,很容易引起人们悼古伤今的落寞情怀,而作者却用俭省的笔墨勾画出一幅神韵天成、灵思独具、真趣盎然的松堂美景图。
B. 作者从层次的深浅、地形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色彩的浓淡、建筑的参差等方面来烘托映现松堂的景色。
C. 作者对松堂晚上的黑暗达不到郭沫若在《夜步十里松原》诗中所描写的那种“够阴森森的味儿”的情景,而感到遗憾。
D. 文章最后“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一句,惊破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幻梦,流露出尘世难以超脱的淡淡惆怅。
【2】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松堂“高大轩敞”的特点的?
7、按要求填空。
⑴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_______________(《庖丁解牛》
⑵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六国论》)
⑶《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述志得到孔子的肯定,孔子的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孔子对子路的回答不满,原文是“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②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曾自许为“万里长城”。②出师,诸葛亮伐 魏,临行时上表后主刘禅,后人称为《出师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期盼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B.颔联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C.颈联抒情悲愤,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D.尾联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失望之情,并表达了再次出征的决心。
【2】诗歌用典恰到好处,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乃上书曰: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子度嗣为平津侯。度为山阳太守十余岁,坐法失侯。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
B.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
C.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
D.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后/母死/服丧三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太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五礼以及玉帛钟鼓等文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六十岁时,被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B.皇帝征召文学,国人坚决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在太常处参与对策,对策文章,按等次排在前面,深受太常和皇上喜爱。
C.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2)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让我们无暇空虚,没时间体会痛苦。
又有人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