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茶馆》采用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写法,通过祥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②无锡尚德集团江河日下的颓势日益显现,政府买单还是资产重组,整个光伏业都在揣测这家昔日无比荣光的行业龙头老大的命运。
③面世结束后,不管是表现失意还是踌躇满志,考试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风度,展现给考官一种沉稳的心理素质。
④这一伙侵吞巨额财产、破坏党纪国法的“硕鼠”被押进法庭时,人人侧目而视,嗤之以鼻。
⑤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公司提出更隐蔽的歧视条款,对前来应聘的女性敬谢不敏,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再次遭遇到了性别歧视。
⑥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依靠网民。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降之 均之二策
B.故燕王欲结于君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不如因而厚遇之 君因我降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
B.放心,此事包在兄弟我身上,等到你结婚那一天,花车、酒店等事情的安排,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C.到了离别的时刻,张悦拿着李楠送他的照片说:“老同学,你送我的这张照片见证了咱俩的友情,我一定惠存。”
D.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4、根据课课文,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品牌时装需要宣传,寻求视觉冲击力未尝可以,但拿孔子、庄子做模特就不妥了。
B.我市成立绿色上网专区,意图采取变“堵”为“疏”,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网络问题。
C.交管局在文华路与扬子路交叉口建设立交系统,极大地缓解交通高峰期堵车问题。
D.中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200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有大德的人,不必去追求有德,如果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的名声。
B. 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其实也积了很多德。
C. 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这样做不是德的体现。
D. 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
【2】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对老子所说的“无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监督,防止乱作为。
B. “无为”就是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如果离开了法则,就会事倍功半。
C. “无为”就是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需理政者参与,就能产生“民自富“的效果。
D.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顺应规律,事半功倍。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盈的关键是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B. 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对于理政者而言,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
C. 老子认为天道忌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启示我们要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D. 一些人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而作者认为从老子那里,我们可以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指出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更好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花,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绘菊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骋沙场、所向披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其五
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介绍地点和写作缘由,并为下句作铺垫,描写抒情主人公在空旷的野外四处游荡。
B.“逍遥”“独”“延伫”写抒情主人公从悠游自得到感受孤独、最终长久站立的过程。
C.“繁华”句承上句而来,继续描写兰蕙,但这一句侧重写兰蕙之生机盎然。
D.“佳人”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惆怅,这类似于《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
【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土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日:“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赐太尉、中书令,谥文惠。居正气魄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 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
D. 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 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 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
D. 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君子因此都称赞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
(2)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董卿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世界就失掉一角,每个人的悲剧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约翰•济恩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
疫情过后,我们迎来新的学期,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发言稿,代表全校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升旗仪式上宣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