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断鸿(失群的孤雁)
B.神鸦(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C.楚天(楚国的天空) 遥岑(远处的山岭)
D.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舞榭(建在高台上演出歌舞的房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B.当他驶进小港的时候,海滨酒店的灯火已经熄灭,知道人们都已上床睡去。
C.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65%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3、下列节日和对联的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节:一曲笙歌春似海 千门灯火夜如年
B. 端午: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C. 中秋:玉轮光满大千界 银汉秋澄三五宵
D. 重阳:入酒菊香由我醉 向秋山色带云看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极其遗憾
B.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
C.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 B.④⑤①②③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⑤②③①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的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出现变形,国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在制作胎体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的糊状的东西。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灰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堆饰等几类。
(摘编自《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于装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责,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而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民用漆器制造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自《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材料三:
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式艺”,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漆”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1】下列对“中国古代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胎骨除了木骨架的制作,还要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和打底加固处理。
B.制作一件木胎漆器,需要经过制作胎骨、器表涂刷和漆上装饰三道工序,而器表涂刷是整个工艺的基础。
C.对木胎漆器进行器表涂刷时,首先需要在布漆后的木骨上做灰,然后要对底胎进行糙漆处理。
D.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做灰用的灰漆以角、骨等材料入生漆调和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漆器制作历史十分悠久,夏代以后漆器生产规模就已经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虽然造价昂贵,但还是受到新兴诸侯的喜爱。
B.战国时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它具有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等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C.到了唐朝,由于价格更为低廉的瓷器的发展,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性没有降低。
D.两宋时期漆器工艺更为普及,在官方与民间均得到发展,并进入市场;明朝装饰漆器发展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皇室的青睐。
【3】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漆器修复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远处江水和群峰,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8、(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湖阴先生①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①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的邻居。②排闼(tà ):推门,撞开门。闼,小门。
【1】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趣?
【2】诗的后两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自身的谦称)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流过)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传说中的海外三山,即蓬莱、方丈、瀛洲)。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是时仆如桂林(___________) 乃不期而会于桂林 (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
【3】画波浪线的句子叙述了“仆与宗衮”□□□□的经历。(用文中的话回答)
【4】对本文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赠序,是送别时的赠言。
B.首段感“人生几何”,叹“世无知己”。
C.次段写饯别,描绘出阔远奇绝的景象。
D.尾句不落俗套,反笔以出,别具匠心。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青年自问:“怎样面对人生?”他苦思冥想后,竟然从自家房子里悟到了所有答案!
⑴屋顶说:要高瞻远瞩。⑵空调说:要保持冷静。⑶时钟说:要珍惜光阴。⑷日历说:要与时俱进。⑸钱包说:要居安思危。⑹镜子说:要自我反省。⑺台灯说:要照亮别人。⑻墙壁说:要面壁思过。⑼大床说:要敢于梦想。⑽窗户说:要拓宽视野。⑾地板说:要脚踏实地。⑿楼梯说:要步步为营。⒀马桶说:要懂得放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其中两点或三点为基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拟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发表讲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