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B. 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C.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这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D.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商业与环境”全球峰会,是继哥本哈根大会之后,世界环保组织和全球商界领袖首次谋求绿色共识。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其可怪也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3、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雪霏霏 雨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B.我有亲父兄 父兄:偏义复词,这里指哥哥
C.枉用相存 存:问候,怀念
D.多谢后世人 谢:感谢
4、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是一个淳朴的农村老妪,为生活所迫来贾府求助,她“二进荣国府”给贾府上下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彰显了她的辛酸、机智与淳朴,是一个制造了笑声的悲剧人物。
B.《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是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不走仕途之路,不能兴振家业,甚至有可能会损害家族利益。
C.“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听到《牡丹亭》中《皂罗袍》曲词时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是因为她与曲中人产生了情感共鸣,亦是借曲自怜。
D.“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进入大观园后痴迷地向黛玉学写诗,表现了香菱不甘命运的摆布,希望自己也能像园中众小姐一样具有令人羡慕的才情而博得薛蟠的欢心。
5、下面是对《祝福》题目意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B.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
C.作者深深同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祝福》这个标题,寄托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悼念和祝福之意
D.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死得寂寞、冷清,使“凶人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祥林嫂之死的悲剧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西周末年,周室衰落,儒家认定的王道政治不再行于世界,儒家人抱救世之心,致力于恢复王道秩序。
②儒家“王道”之论,根源于《尚书》、《诗经》等经典。《尚书·洪范》对于王道秩序的描述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側,王道正直。”其核心是王必须建立起一种准则,这个准则要正直公正。朱子在《朱子语类》中说:“人君之身,端本示仪于上,使天下之人则而效之。”所谓“‘遵王之义’‘遵王之道'者,天下之所取法也”在这里,王道的意思是一种可以为天下效法的中正无偏的合理秩序。
③孟子在理念上坚持王与霸之间的严格区分,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王霸之间的区别在于以德服人,还是以力服人。那种通过强制的方式让别人服从的做法是儒家所反对的。
④在霸道政治为基础的战国时代,儒家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王道实现途径。
⑤首先,是孟子的思路。孟子与孔子类似,主张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将王道视为畏途或不切实际的乌托邦,都是一种自我退缩的做法,实现王道的关键,在于要培养通向王道的信心和“决断力”。
⑥其次,是荀子的思路。荀子的立场似乎更灵活一些,他甚至对秦国的状况进行了有保留的肯定。他并非决绝地反对霸道。在群雄争霸的格局下,荀子认为,霸道虽德未至、义未济,但是以一种诚信的态度,富国强兵,使国土得以保全,也可算是一种权宜之策。所以他说:“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王霸》)荀子真正反对的是使用权谋获得政权的人。
⑦对于实现王道政治,儒家特别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但不认为只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是那些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才能被肯定和推崇;历史上许多的明君和贤相因为没有推行王道政治而被指摘。《论语》中“管仲之器小”儒家普遍认为,孔子因管仲没有辅助齐桓公行王道,而批评他。
⑧作为一种古典思想,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儒家认为外在的强制力并不如心悦诚服更有效。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要重视运用这些制度的人的道德素养的培育,惟其如此,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⑨重建儒家和中国人生活的联系,并非是要以一种原教旨般的态度,将儒家一些因时因地而勾画的制度设计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的中国,这种拘泥于“迹”而不知“法圣人之所以为法”的做法,势必会使我们陷入绝境。我们需要完整了解儒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作用,并体会儒学的真正内涵,思考儒家对未来社会治理秩序建构的可能性。
(摘选自干春松《儒家王道社会理想及其实现方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直公正、中正无偏、以德服人,都属于儒家认定的王道社会理想的标志。
B. 孟子和孔子主张完全一致,主张先解决物质需求的矛盾,再进行社会教化。
C. 荀子实现王道的立场比较灵活,反对使用杈谋获得政权,但并不反对霸道。
D. 儒家认为,实现王道政治不能依靠明君和贤相,而靠推行王道政治的君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大量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原文,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学术性。
B. 在论证王道实现的途径时,文章列举了孟子和荀子两种不同思路,二者形成对比。
C. 第⑤段引用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孟子主张的“富之而后教之”的社会治理的顺序。
D. 文章阐述儒家王道理想,讲内涵,明方式,最后提出忠告,层次条理,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消除实现王道的退缩行为,就必须培养通向王道的信心和“决断力”。
B. 就实现王道的思路而言,荀子更灵活一些,荀子的思路比孟子的更先进。
C. 在儒家看来,即便是明君贤相,如果没有推行王道政治也是会被指责的。
D. 现实的中国应合理取舍借鉴儒家的制度设计,因为其有些设计是过时的。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 ,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①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②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灵岩山上,为吴王宠幸西施而建。②姑苏麋鹿:吴败越后,相传越王将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听,伍子胥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佳人已去、宫墙依旧,物是人非,引人叹息,首联即定下怀古伤今的基调。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如今馆娃宫的荒凉衰败,与往昔形成对比。
C.颈联中“空”在句中的作用与“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相似。
D.诗歌前三联侧重描写馆娃宫的遗迹,最后一联侧重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D.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衡因上疏陈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C.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②蟹六跪而二螯
D.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②空自苦亡人之地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男子20岁行加冠礼时所取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女子及笄时也可取字。
B.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始于西周,汉武帝时,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C.出指京官外调。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拜”“转”“徙”等,其中“迁”专指升职,“左迁”是贬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水就应有岸,虽然岸阻遏了水的自在流淌,但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甚或与岸构 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也排斥岸的恶意围困。因为如果水缺少了岸 的适时疏导、甚或围堵,就会肆意横流,进而破岸成灾,贻害无穷……
请联系自身的感受 及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題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不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