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 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二京”则不然。

C.“三辅”是指汉朝对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的总称。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

2、下面的句子中,“辞”的含义是

例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A. 主动要求解除职务 B. 解雇 C. 推脱 D. 离开,告别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巴黎圣母院起火,中国的网友们在微信、微博和社交媒体上,纷纷对这一不幸事件表达了诚挚的痛惜之情。

B.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城创造了无限可能。

C.《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1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创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5、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突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更、越)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从思维层面看,科学思维善于把复杂的世界概念化、明确化、单纯化。科学家能够从纷繁多变的客观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发现本质、归纳概念。艺术思维则善于把现实世界形象化、模糊化、丰富化,艺术家喜欢用感性的方式捕捉现实的生动瞬间和个性差异,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精彩多样。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认识世界的关系就好比数码相机成像过程,科学思维犹如把丰富多彩的景色编码成简单的数字符号,记录在相机储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简单枯燥,但它记载着纷繁生动的客观对象;而艺术思维犹如把内存卡里的数码符号转化为图片的形象化过程,它会让无生命的数字转化成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美感的图象。

从艺术主题层面看,在当今的艺术创作中,科学元素如影随形。一是在科技时代,当代艺术家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论是航空航天、宇宙奥秘,还是基因细胞、微观世界;无论是机械动能,还是光学电子,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方向,已经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和主题。同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很多研究成果,时时都会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无论是飞机、汽车还是家用电器,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人工智能,都成为艺术家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另外,科研领域的创新突破,成为艺术实验探索的动因和引领。文艺复兴绘画的突破,就是基于人类对透视学、解剖学的认识;印象派的兴起,也是基于人们对光学的研究和掌握;后现代艺术的出现,更是基于现代工业化兴起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从艺术语言层面看,科技时代的艺术从表现方式与方法上有两大特征。一是将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载体,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高科技的手段已成为艺术家语言表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二是当代艺术创作有很多正在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的路径,来作为艺术创作和探索的方式。他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田野调查、资料分析、材料实验,结构设计,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艺术表现的各种可能性,探索多种未知的领域。

从受众层面看,一方面科技让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在岩石上、墓室里、墙壁上欣赏艺术;造纸术发明后,我们在纸上欣赏艺术;近现代人们在博物馆里欣赏高雅艺术,而当下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在手机上、在虚拟的空间里恣意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科技给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把玩品鉴的奢侈品。随着印刷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画册、欣赏精准的复制品来感受艺术;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已成为通过网络以及各种新技术广泛及时传播的公共品,我们的手机、微信,以及我们身处的各种各样的空间都能以多种新奇的方式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艺术。

(选自《科学与艺术的当代关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科学思维的简单枯燥,艺术思维表现现实世界的方式则更形象,更丰富。

B.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科研成果也已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C.科技的发展使高科技手段代替了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D.科学技术弥补了艺术欣赏途径过于单一的缺陷,使大众欣赏艺术有了更多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科技时代,着重论述了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B.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两种认识世界方式的异同。

C.第三段列举文艺复兴等三个事例,意在说明科研领域的创新会引领艺术实验的探索。

D.第五段论述科技既给人们欣赏艺术带来更多选择,也给艺术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更清晰,更美好。

B.科技时代的艺术创作有了更丰富的媒介和载体,出现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形态。

C.艺术家只有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科学实验路径,才能对多种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D.当代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虚写衬托表现蜀道的高不可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

(3)《过秦论》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观点与韩愈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明妃曲(其一)

[宋]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①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②,人生失意无南北。

①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②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居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不能自持,反衬了明妃的美丽。

B.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作者对元帝问罪画师的议论既讥讽了汉元帝按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

C. 诗人通过明妃的“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也借“鸿雁”这一意象表达了明妃思乡的痛苦。

D. 结尾诗人设想的昭君家人寄予她的词句,家人以阿娇的典故劝告明妃安心守在毡城,表现出人情的麻木与淡漠。

2结合全诗,梳理诗歌表达的复杂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记忆是一段经历,是一种积淀,是一笔财富……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