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古籍中对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泛称为“四夷”,《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B.古代对百姓的称呼常带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黎”“黔”,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庶”“褐”等。
C.中国古代各朝皆有较为严密的基层组织,如乡、亭、里、伍、拾、坊、村等,负责人称“长”或“正”,刘邦曾担任亭长。
D.明清的科举制度,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而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
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利兵而谁何 B.不拘于时
C.无以至千里 D.而耻学于师
3、破折号的用法是:①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②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③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④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②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③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④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⑥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⑦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A.②③⑦⑧ㄧ④⑥ㄧ①ㄧ⑤ B.③⑦⑧ㄧ②④⑥ㄧ①ㄧ⑤
C.②④⑦⑧ㄧ③⑥ㄧ①ㄧ⑤ D.③④⑦⑧ㄧ②⑥ㄧ①ㄧ⑤
4、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趾高气昂、目中无人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B.高处不胜寒,人可没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C.不能只抬头看天,也要当心自己的脚下。
D.凭空搞创作,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5、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
A.牡丹 B.芙蓉 C.蜡梅 D.兰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点诗词养点气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读诗词养点骨气。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读诗词养点清气。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的国度,悠悠几千年历史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有潜移默化的熏陶。
B.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充分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因为有了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所以诗人丘葵说,“浩气养成天地小”。
D.优秀古诗词充满韵律和丰富的情感,今天人们可以从中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有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古典诗词之美,又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挖掘出了诗词的独特意蕴。
B.文章从读诗词养点浩气、骨气、地气、清气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读点诗词养点气”这一中心。
C.文章第2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读诗词养点浩气”的论点。
D.文章第2段至第5段的内容与第1段的内容相呼应,整篇文章呈现出由总到分的结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中举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例,意在说明为官要崇尚清廉的操守。
B.作者认为“接地气”是诗词之魂所在,所以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生命力的。
C.诗人们只要有了生活的营养和人生的积淀,就能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精彩的诗句。
D.清正廉洁是古代取士的标准,也是做官的要求,对我们当下社会来说,也是必须强化的一种品德。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是,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______,______”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①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衮衮:相继不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倒装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飞鸟和浮云触动却找不到适当的诗句来表达。
B. 第三句的叙述中饱含感慨,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中,没完没了。
C. 第四句诗人想象不久之后,楼头阵阵风雨吹起,景象苍凉萧瑟,秋天将近,不禁感伤。
D. 尾联照应题目,诗人要抛开那些烦恼,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
【2】“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从手法和情感抒发角度赏析其妙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珂,河中人。父重荣,河东节度使,破黄巢有大功,封琅邪郡王。珂本重荣兄重简之子,出继重荣。唐僖宗光启三年,重荣为部将常行儒所害,推重荣弟重盈为蒲帅,以珂为行军司马。及重盈卒,军府推珂为留后。时重盈子珙为陕州节度使,瑶为绛州刺史,由是争为蒲帅,瑶、珙连上章论列,又与太祖[注]书云:“珂非吾兄弟,盖余家之苍头也,小字忠儿,安得继嗣!”珂亦上章云:“亡父有兴复之功。”又遣使求援于太原,李克用为保荐于朝,昭宗可之。既而珙厚结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为援,三镇互相表荐,昭宗诏谕之曰:“吾以太原与重荣有再造之功,已俞其奏矣。”及克用驻军于渭北,昭宗以珂为河中节度使,正授旄钺,克用因以女妻珂;珂至太原谢婚成礼,克用令李嗣昭将兵助珂,攻珙于陕焉。光化末,太祖谓张存敬曰:“珂恃太原之势,侮慢邻封,尔为我持一绳以缚之。”天复元年春,存敬兵下晋、绛,令何絪守晋州以扼太原援师。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克用曰:“前途既阻,众寡不敌,救则与尔两亡。可与王郎归朝廷。”珂复求救于李茂贞,茂贞不答。珂势穷蹙,即登城谓存敬曰:“吾与汴王有家世事分,公宜退舍,俟汴王至,吾自听命。”存敬即日退舍。三月,太祖自洛阳至,先哭于重荣之墓,蒲人闻之感悦。珂欲面缚牵羊以见,太祖曰:“太师阿舅之恩,何时可忘,郎君若以亡国之礼相见,黄泉其谓我何!”及珂出迎于路,握手獻欷,联辔而入。乃以存敬守河中,珂举家徙于汴。后入觐,被杀于华州传舍。
(选自《旧五代史·王珂传》,有删改)
[注]太祖:即后梁太祖朱温,唐末曾依附于王重荣,因母亲姓王,故称王重荣为舅,后篡唐自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B.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C.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D.二月/大军逼河中珂妻/书告太原曰/敌势攻逼/朝夕为俘囚/乞食于大梁矣/大人安忍不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B.僖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的名号。
C.旄钺,“旄”是古代的旗子,“钺”是古代的兵器,旄钺常用来借指军权。
D.舍是古时行军计程单位,一舍为十里,退避三舍就是退让三十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珂身担要职。他因养父王重荣平叛黄巢有大功,被封为琅邪郡王;王重荣死后,又做了行军司马;后来又担任留后、河中节度史等官职。
B.王珂求救无果。天复元年,张存敬领兵攻下晋州、绛州,命令何絪守卫晋州以阻扼太原的援军,形势危急,王珂向李茂贞求援,未能成功。
C.王珂巧妙解围。王珂在形势窘迫的时候,登上城墙对张存敬说与汴王有世家的情分,让张存敬后退等汴王过来,张存敬听后当日就后退了。
D.王珂准备请罪。天复元年三月,太祖从洛阳赶到,王珂打算以牵羊礼前去请罪,太祖没有允许;王珂出城到路上迎接太祖,两人握手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珂非吾兄弟,盖余家之苍头也,小字忠儿,安得继嗣!
(2)珂恃太原之势,侮慢邻封,尔为我持一绳以缚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勇攀珠峰的历史,也铭记着一代代人的青春。
(2)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登上珠峰顶端。但这次登顶没有影像资料或他国见证人,质疑声四起。1975年,九位中国登山队员再次登上珠峰峰顶“8848.13米。”,在那里牢固地竖立起3.51米高的红色金属觇标。当天,峰顶的积雪厚达92厘米。
(3)2109年国庆节基于两次攀登珠峰的真实故事拍就的电影《攀登者》上映,截至2019年10月9日下午,电影上映十天票房超过8.5亿元。
(4)1975年26岁的夏伯渝首次冲顶失败,并被截去了双脚,从此他从未停止过登顶的战斗,43年后的2018年70岁的他换上新的假肢,并成功登顶。
(5)有一次记者采访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为何想要攀回登珠穆朗玛峰?”他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