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每责一头,辄数家之产

A.大喜,归,举家庆贺 B.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

C.简能而任之,择而从之 D.想谗邪则思身以黜恶

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恭而不心服

B. 去今之而葬焉

C. 梁君臣之首

D. 函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吴之民方痛心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 将以有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深分流力度”。

B. “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很多企业家虽然向员工们提倡这一制度,但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

C. 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重要的作用。

D.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在半导体方面的采购支出超过210亿美元,位列全球芯片买家第三,采购量占全球4.4%。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D.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宝黛初见,黛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由上述文字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作者这样写,呼应了第一回中“木石前盟”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B. 宝黛见面时的心灵感应,表现出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是后文中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的基础。

C. 这样写,是为了呈现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而幻觉的产生往往与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有关。

D. 宝黛相见,一个心惊一个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显示出他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性格。

2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词及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出场后的外貌描写,是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 《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 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 所谓“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矛盾的说法?这反映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

4划线句子“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试分析“摔玉”这一举动体现了宝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以景色的宁静、听众的专注来衬托琵琶女音乐演奏的成功和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从容不迫、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慨沦陷区庙宇香火旺盛、人民民族意识已经模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出时间的浸长无聊,同时烘托出沉郁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二十六)[注]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或师焉,或焉   不:通“否”。

D.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羞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子,择师而教之 可怪也欤

B.其身也。 学

C.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友糜鹿

D.巫医乐师百工人 师道不复可知矣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自身反而不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抨击和讽刺。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20年2月,深圳某中学教师设计了一道有关《红楼梦》的创意阅读题:“假如贾宝玉参加某次家宴,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了五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五个人会是谁?请按传染的先后顺序列出这五个人,并说明理由”。此题一出,引来不少人的点赞,认为这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与此同时,也有各地的教师、专家对这样的教学设计表示质疑,对其本身缺乏学理依据以及带来的娱乐倾向,提出了批评。

③目前,学校中名著阅读压缩化、题型化倾向明显,电视等媒体中名著戏说、娱乐化改编泛滥,而传统的浸润式的阅读被遗弃。

请以学生“明明”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材料中的深圳某中学老师或某媒体编导,或叙写你的经历见闻,或表达你的认识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明确文体;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