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挤牛奶的姑娘》是说,____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惠。( )
A.胡思乱想 B.欺骗别人 C.想入非非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挺不住可以哼叫”中的“挺”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挺”意思一样。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C.“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通过描写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
D.耘、瓢、匪、闻、坠、簇都是形声字。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B.光线敏捷 减轻负担
C.败坏门风 大山崩塌
D.销毁罪证 眼神疲惫
4、根据语境写字词。
1.我最喜欢吃wài pó(________)做的桂花ɡāo(______)和芝麻bǐnɡ(______),味道好极了。
2.爸爸在后院的半mǔ(______)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bō zhǒnɡ(________),jiāo shuǐ(________),每天都精心地照料着。
3.清水田犹如为白鹭设计的jìnɡ xiá(________),白鹭在田里觅食时,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qiàn(______)在玻璃kuànɡ(______)里的画面。
5、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___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___,死后千年___,倒下去千年___。
(《西风胡杨》)
6、写出近义词。
连续—________ 疲惫—________
耽误—________ 忙碌—________
7、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摘)果实 ________尾巴 ________露水 ________榛子
②(清秀)的面容 ________的窝 ________的叫声
③爪子(锐利) 动作________ 反应________ 性格________
8、读下面的句子,在后面的( )里写出主要意思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______)
9、阅读。
我怀念故乡榕树旁清澈的小溪,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和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一丈多长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唯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荫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傍晚,辛劳一天的人们,躺在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该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故乡的榕树啊,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1】快速阅读短文,我打算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根据选文,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选择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表示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1)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和榕树的叶子一样多……______
(2)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______
【4】用“ ”画出描写老榕树生命力顽强的语句。
【5】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具体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榕树深深的______________之情。
【6】选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再做题。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
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槛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挂了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下来晒。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在身上,人会怎样?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缠住.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院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过会儿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正陆续走进校园。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地地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桑桑心理活动的句子。
【5】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情节,说说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做各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为了赞颂“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作者将其看作红日、________、潜龙、________、_______ 、奇花、________这些事物,体现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__________________。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歌声悠悠,木子踏着节拍,吹起了口琴。也许是第一次给老师伴奏,木子心里很紧张,或快或慢,好几次没有吹在节拍上。姚老师鼓励他:“伴奏得很好,我俩多练习一下就完美了!”
②姚老师发现,陶木子同学性格十分内向,说话腼腆,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什么好朋友。她想了许多方法,想改变下陶木子的性格,却没有什么效果。姚老师曾听一位同学说过,陶木子喜欢吹口琴。她若有所思…
③一天,姚老师对陶木子说:“木子,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行吗?”
④陶木子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他望着姚老师,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仿佛在说,我能帮什么忙?
⑤姚老师抚摸了一下陶木子的头,说道:“老师过几天要参加教职员工的文娱会演,我要表演一首独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想请你用口琴给老师伴奏,效果一定会更好!”
⑥陶木子惊讶地望着老师,眼神有些慌乱,小声地说道:“我能伴奏好吗?”
⑦姚老师语气坚定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明天下午放学后,我俩在教室里彩排一下,好吗?”
⑧“嗯,那好吧,我试试看!”木子的口气里有一种勉强,也有一种无奈,但总算是答应了。姚老师听得出,他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⑨第二天放学后,姚老师和木子留了下来,他俩开始彩排节目。姚老师清了清嗓子,深情地唱道: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⑩歌声悠悠,木子踏着节拍,吹起了口琴。也许是第一次给老师伴奏,木子心里很紧张,或快或慢,好几次没有吹在节拍上。姚老师鼓励他:“伴奏得很好,我俩多练习一下就完美了!”
⑪木子点点头,看得出,他的自信心在一点点增加。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口琴声会产生这么美妙的效果。姚老师心中充满了喜悦,她感到自己的歌声在木子的口琴伴奏下,增色了许多。
⑫悠扬的歌声吸引了不少同学跑来观看。木子时不时听到同学们议论:“姚老师唱得真好听,像百灵鸟一样!”“木子真厉害,没想到他会吹口琴,我以后也想请木子教我吹口琴”…听到同学们的议论,木子激动不已,他感觉这是他最幸福的一天。
⑬教职员工的文娱会演如期举行。
⑭姚老师在台上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木子在旁边伴奏,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木子的心,随着歌声,也像小船儿推开了波浪…
⑮姚老师惊喜地发现,木子有了变化。他经常教同学吹口琴,许多同学也喜欢上了吹口琴。他还组织了一支口琴小乐队,班上的文娱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木子的文化课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⑯新学期开学后,木子被同学们选为文娱委员。姚老师看到,木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光芒仿佛一盏灯…
⑰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把灯点亮,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职责,它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初心。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讶 _________
鼓励 _________
明亮 _________
【2】请你为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
【3】以下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姚老师和陶木子同学在正式表演上配合得十分完美。
B.在陶木子同学的影响下,许多同学都不爱上文化课,都喜欢上了口琴。
C.陶木子同学在姚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一步步获得了自信心。
D.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姚老师教育方法的赞赏。
【4】文中划线句子中说到姚老师“若有所思”,她心里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文中对陶木子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写出他在这件事情上的内心变化。(至少写3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的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太淡了,花瓣儿单薄得似纸,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红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姑娘,苍白的脸,偏又苦涩的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⑤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零零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飞绕。可怜的小桃树!
⑥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⑦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被雨水冲刷着,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⑧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1】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作者详写的是( )
A.桃树苗
B.桃树叶
C.桃花
【3】作者主要写的是( )
A.小桃树的花不如夹竹桃花、蜜水桃花开得火灼。
B.小桃树的花没有蜜蜂、蝴蝶的光顾,很可怜。
C.春雨给桃树带来了灾难。
D.小桃树不屈不挠地生长。
【4】读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作者用“……千百次地……千百次地……千百地……”具体地描写了小桃树被雨水打湿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怜爱之情。请你试着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来仿写生活中的一个画面吧。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感激小桃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第一场雪
①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②前些天还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阴云,中午,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③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④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门一看,喘!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⑤大街上的积雪足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⑥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迷信。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慢头睡。”
⑦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2】读文章第③段,用“_____”画出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3】文章第⑤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是_________,说它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看到的雪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甲】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②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乙】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④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句话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榕树上的群鸟。
【2】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中两处画“ ”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处句子向我们展现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B.由“似乎”一词可知,【甲】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乙】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鸟儿的自由自在。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的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
(3)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 )
2、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鲸的体形像鱼,所以属于鱼类。 ( )
(2)最大的动物不是象,而是鲸。 ( )
(3)鲸的种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齿鲸,另一类是虎鲸。( )
(4)须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 )
(拓展运用)
我现在知道的鲸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外对比阅读
吴冠中《父爱之舟》选段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朱自清《背影》选段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A文描写了父亲为我______的场景,B文描写了父亲为我____________的场景。
【2】B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描写。“蹒跚””的意思是________。(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读两篇选文中画“ ”的句子,你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A文中“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体现了父亲的勤劳和对“我”的关心。( )
(2)B文中努力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渲染了分别时的伤感。( )
(3)两个背影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却深沉的爱。( )
18、课内语段阅读。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兰克林发现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人们对他的推论有着怎样的看法?在文中用“ ”画出来。
【4】把画“____”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 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课文《 》。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既是一部有价值的 ,又是一部杰出的 ,被鲁迅先生称为“ ,
。”作者是汉代的 。
【2】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
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
请用“______”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3】细读文中带点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打扫干净了屋子。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常香玉捐献飞机的义举极大地震撼了中华儿女。(缩句)
(3)是啊,谁愿意和失败者在一起呢?(改为陈述句)
(4)草原的景色很美丽。(改为感叹句)
21、圆明园中有象征着热闹的街市“买卖街”。 圆明园中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改变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部分
题目:本学期,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顽皮的小嘎子、淳朴的祥子、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相信你们的老师也各具特点。请以“我的___老师”为题,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具体地表现这位老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