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近义词有误的一组是( )
A.叮嘱-叮咛 爱慕-仰慕 便宜-廉价
B.信赖-信任 稀罕-稀奇 开辟-开展
C.可惜-惋惜 姿态-姿势 隐约-模糊
D.懒惰-懒散 满意-惬意 浩瀚-庞大
2、他微微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吃完了,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上面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话未说完,意犹未尽
C.用于例举的省略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写了竹林里传来了浣纱女洗完衣服笑着归来的声音,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渔舟顺流而下。这两句是____________的描写。
A.静态
B.动态
C.神态
D.语言
4、我会填
( )的声音 ( )的音乐 ( )的情感
( )的小路 ( )的石头 ( )的小溪
5、给下列下划线字注音。
笸箩________ 消遣________ 天罡________
寻觅________ 堆砌________
悬念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索然无味________ 朦胧________
6、我会拼写。
fēn fù_____ lǎn duò_____ qīn lüè_____
liáng shí_____ dīng zhǔ_____ líng lǒng_____
jīn bì huī huáng_____ cùn cǎo bù shēng_____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喜鹊( )灰鹊以及各种有名的( )无名的鸟( )整天在田野上( )村子里飞来飞去( )鸣叫不息( )
8、按要求写词语。
1.小心翼翼(ABCC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蹦蹦跳跳(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无地( )( )
忘( )负( )
义( )词( )
馋涎( )( )
沁( )心( )
( )深( )茂
(1)小姑娘嫣然一笑,更使我难堪得______________。
(2)九色鹿挺身走到国王马前,________________地指问那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3)果林里,一棵棵________________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实,一股______________的香味,让人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燕子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一百一十千米,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二至三倍。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插云天;它们能够突然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能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二十次左右,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盈,重量约为四十克,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八千多只虫子,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1至3自然段介绍燕子___,第4自然段介绍燕子___。
【2】读一读,想一想,谈发现。
(1)它的飞行速度很快。
(2)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一百一十千米,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二至三倍。
我认为第______个句子好,因为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
(2)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二十次左右。( )
【4】“燕子的身子特别轻盈,重量约为四十克,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一句话中的“约”字体现了说明文用词( )
A.生动、形象
B.准确、具体
C.通顺、连贯
【5】请你试着运用多种(至少三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你熟悉的一种事物的特征。
____________
10、阅读大舞台。
从马拉松说起
古时候,有个叫马拉松的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入侵的敌人,为了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祖国人民,指挥部把这个消息写在信上,交给马拉松,叫他尽快把这封信带回去,交给祖国的人民。马拉松接受了任务,就日夜兼程不停地跑,他疲惫不堪了,但脑子里却只有一个信念:快把信送回去,让人民能够尽快地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终于,他跑回了祖国,将信交给了人民,竭尽全力地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之后,便含笑闭上了眼睛……
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还没理解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怎能做到?当马拉松感到疲惫时,他完全可以休息一下,但他没有,他心里只想到,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该是多么激动。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跑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后,他的生命才最后离开了他。
是的,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常常铸成许多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光辉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来,有多少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贵之处。”难道这些共产党人不想生活得好些、安逸些?不,他们不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灵有肉。不过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他们有一个高尚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只有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在敌人的枪口对准自己的时候毫不眨眼,在自己的事业遭受波折的时候毫不气馁,决不后退。
【1】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夜兼程( )
A. 两倍的 B. 数倍的 C. 赶路
【2】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安逸( )
A. 逃跑 B. 安乐,安闲 C. 超过—般
【3】作者在2、3两自然段中选用了两个事例,请将它们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中的“这种”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 想起马拉松的勇敢。
B. 提倡做人要有高尚的信念。
C. 怀念无数革命先烈。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
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加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爱慕(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辨(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面的对话,梳理概括不同人眼中花生的特点。
人物 | 姐姐 | 哥哥 | “我” | 父亲 |
花生的特点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画“﹏﹏﹏”的句子中,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相对比,说明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你身边有哪些像花生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与我同行
①每周总有两三晚的补习课。家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有点可怕了。
②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我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令人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③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④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⑤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⑥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⑦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⑧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还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⑨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用“______”画出一处能表现“过岭是我极惧怕的”的句子。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第⑤段中提到“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惊跳”的原因是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能感受到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4】第⑧段中“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这句话中“夜行的路人”实际上是_______;“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中“夜行的快乐”指______。
【5】“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读到这样的结尾,你一定感慨万千。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我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下面是某旅游景区六月上旬气象情况统计表,气象台预报这样的天气还会持续。
日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天气 | 晴 | 小雨 | 小雨 | 暴雨 | 晴 | 小雨 | 晴 | 暴雨 | 阴 | 晴 |
期气温 | 28℃ | 24℃ | 21℃ | 15℃ | 31℃ | 23℃ | 36℃ | 22℃ | 16℃ | 34℃ |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六月上旬到景区去旅游的人有什么建议?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没有蚊子的世界会更美好吗?
对一些动物而言,没有蚊子不是个好消息。
在北极苔原,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在这里生活。有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了蚊子这种可口的食物,在苔原筑巢的候鸟数量可能会下降50%。
①蚊子把卵产在水里,它的幼虫孑孓(jiéjué)是好几百种鱼的食物。理论上这些鱼可以吃别的东西,但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水生昆虫学家理查德·梅里特说,摄食行为这样的性状是从基因上深植于这些鱼类之中的。比如像“食蚊鱼”这种动物,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品牌忠诚度啦。
②在蚊子消失后,这些以蚊子作为主食的种族必然会打来打去,争夺剩下的可食用资源,它们不得不减少种群数量,并被迫改变胃ロ。
蚊子的消失还会带来别的影响。北极河谷那边的驯鹿群为了躲避蚊子,通常会有意选择迎风行进的路线。如果“嗡嗡君”都没了,鹿群就可能改变路线,那么沿途的庄稼、土地,包括地面保洁程度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③此外,蚊子的存在有时候还是有些建设性作用的,比如在某些热带地区,蚊子也是传播可可树花粉的昆虫之一。少了蚊子,可可树将减产,人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的巧克力了。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蚊子消失的话,空出的生态位置会被其他生物填充,而这种生态创伤也能很快恢复。这样的话,人类会过得比以前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身边围绕……
【1】“不过,大自然拥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尤其在这些小生物方面。”这个过渡句应当插入文中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D.第④处
【2】划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列数字
B.举例子 打比方
C.作比较 列数字
D.作比较 打比方
【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蚊子的消失会对自然界有很多的影响。
C.如果没有了蚊子,对一些动物来说是件好事情。
D.如果蚊子真的消失的话,它的生态位置也会被其它生物所代替。
【4】第三自然段中的“品牌忠诚度”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简要概括蚊子的作用。
①给某些动物作主食;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③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④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⑤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⑥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⑧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和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就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夺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这里“一株小草”指的是_____________;“改变了世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
(3)“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这句话可以用“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概括。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一部接一部”说明她为研究药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
(2)“她突然眼前一亮”是因为她发现了提取青蒿里有效物质的方法是高温煎熬。( )
(3)短文中多次提到“190”这个数字,主要是通过数字突出屠呦呦的成功来之不易。( )
【5】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认为屠呦呦的事迹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请你从文中至少选取3条具体事例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
|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想一想:短文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的感受有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的原因,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不穿鞋光着脚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是那么灵巧自如。
B.父亲不穿鞋光着脚上街购物,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是那样稳健。
C.父亲不穿鞋光着脚带“我”上学,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是那么好看。
D.跟着父亲粗大的脚印走路,“我”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3】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
A.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B.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C.不穿鞋是粗野的
D.虚荣心作祟
【4】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__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的描写。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请给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写批语。写在边上的方框内。
【6】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地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使者打开盒子,拿出奖章。大厅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鸟儿们叽叽喳喳的,个个伸长了脖子,盼望着使者把金灿灿的奖章挂在自己的脖子上。
“金奖章授予——”使者清了清嗓子,大声宣布,“乌鸦!”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子上。乌鸦连忙说 您大概弄错了 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 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 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 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使者说:“没错。你看,奖章上刻着‘地球的清道夫——乌鸦’。大家知道吗?乌鸦每天把腐烂的动物尸肉﹑别人吃剩的残渣碎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还默默地捕捉害虫。他对净化自然环境﹑防止疾病蔓延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敬佩的目光望着乌鸦。金光闪闪的奖章配上那身黑衣服,显得格外端庄﹑高雅。在大家的眼里,他一下子变得美丽起来。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照样子写词语。
彬彬有礼:
吵吵闹闹:
忠心耿耿:
【4】读完这段话,谈谈你对喜鹊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的一部分(有删改)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的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是在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能看书。
读书自然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心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是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成为名著经典的书,作为重点读;热门的书,可拿来翻阅;的确好的书细读;虚有其名的,粗读可矣。偶然遭逢的书,也无妨翻翻,虽不怎么样,但也可以悟出一些社会、人生状况的道理。普遍认为是坏书的书,出于好奇,拿来翻翻也无大碍,只是要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满,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用原文回答)
【2】说一说作者认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______
【3】在“全民阅读”大潮下,你是怎样理解“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______
【4】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
【5】学校为同学们开辟了“读书吧”,开放了图书室。请你为“读书吧”拟一条合适的标语。
______
19、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省成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到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③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问题,从不白白度过。
④毛泽东同志(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他都用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等符号,标明书中的重点内容,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对书理解得多么深透。
⑤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将文中的过渡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5】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请认真阅读短文后,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在括号里打“√”。
①很早就起床( ) ②抓紧课余时间( )
③高声朗读( ) ④读得特别认真( )
⑤边读边做笔记( ) 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
20、那个家伙说道:“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
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照要求改写句子。(6分)
①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③外祖父的书房里埋藏着一幅墨梅图。(修改病句)
22、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缩写《牛郎织女》成一个100字左右的小故事。努力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