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B.《清贫》一文中“国方的伟人们”指的是国民党的官僚政客。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孩子。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

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āi) 子(móu) 色(dài) 土(shāi)

B.军(guàn) 垂(wàn) 上(qǐng) 陶(xūn)

C.归(hu) 抖(sǒu) 逼(qiáng) 入(qiàn)

D.眼(jiǎn) 隔(jiān) 胆(qiè) (niù)不过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阅读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2.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冀中的地道战》,我明白了:地道战是为了__________;以及________

4.《牛郎织女(一)》以_______为线索,写了四部分内容,分别是:身世凄惨→_________________→认识织女。

5、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这________一个人的功劳,________大家努力的结果。

2_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星期天,你________去图书馆,________去爬山?

4)植树造林________可以改善生态环境,________是造福后代的事。

5)这种境界,_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_叫人舒服。

6、填空。

(1)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辨之,笃行之。

(2)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几于道。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的因为成功和失败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7、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  )(  )转睛 赏心(  )(  ) (  )(  )十行

东张(  )(  ) (  )(  )无余 (  )(  )不暇

这些词语都和有关,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_________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_________指因欣赏美好情景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指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__________指一看就全在眼睛里了;__________指四处张望;________指一眼能看十行文字,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8、将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h___ f___ 咐 方 便b____ q____

z___h___j___y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片段,填理解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2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连续写时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拓展。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 对我说 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 就像妈妈爱你一样   你伸手去摸小鸽子 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   所以就啄了你   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给短文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用“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3在短文中找出反义词。

松懈_________ 保卫__________   两全其美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鸽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6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  ) (2)两对鸽子的孩子 (   )(3)所有的鸽子 (  )

8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唉,原来是四个花瓣哪!

②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③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④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诓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⑤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⑥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侯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是在找花。

⑦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⑧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丁香。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⑨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⑩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我突然明白了,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悻悻然:_______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幸运花瓣儿”指的是___________。文章共写了“我”__________次寻找幸运花瓣儿。“许多人见我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一句中,“这赏花的姿势”是_____________

【4】在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发生着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有序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茫然

【5】在找到幸运花瓣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幸运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标出。

2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第①段中的两个到处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爱的故事(美   安妮.尼尔康)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起火了,奶奶在抢救孙女时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蔓(màn wàn)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看     观望),火焰已经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扇窗口,哭叫着救命,人群中(流传   传布)着消息说: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

zuàn          zuān)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交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教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惬(qiè        xiá)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镇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到的一切东西。”

从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去。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快步     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这就是救我命的那个人!”她一下子蹦了起来,双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难那天夜里一样。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她抬起头,朝他笑了。

“现在休会。”会议主持人宣布道……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对的打“√”。

【3】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1)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孤女被一位富有爱心的男人收养的故事。(            

(2)当小女孩面临火灾时,男人和邻居冲进火海救出了小女孩。(          

(3)当小女孩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都愿意收养小女孩。(        

(4)作者认为小女孩应该归最富有的居民收养,因为他能够给小女孩所有的好处。(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       

【4】文中家加粗的句子“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痛苦的原因是(          

A.他认为很多人收养小女孩,但不一定出自内心,所以感到很痛苦。

B.他因为收养小女孩而要增加一些经济负担而感到很痛苦。

C.他为了抢救小女孩而受伤,身体有些痛苦。

【5】根据全文,请你做出判断,会议主持人宣布小女孩由谁来收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彩亮洗衣液使用指南

【特点描述】

本品突破性采用高效洁净粒子,深入衣物纤维,轻松瓦解多种顽固污渍(包括衣领袖口渍、油渍、烧烤渍、水果汁、可乐渍、机油渍、碘酒等),爆发超强洁力,令衣物从里到外洁净如新。亮白增艳技术,令白衣更洁白,彩衣更鲜艳。复合液态配方,蕴含超凡洁净能量,用量更省更高效。独特泡沫控制状态,令洗涤时泡沫量最合适,易漂洗无残留,省时省力,节水节能。独创低黏配方,遇水迅速溶解,释放活性分子,全面发挥洁净功效。中性配方,护衣护色,护手护肤;不含磷、铝,安全环保。

【参考用量】

手洗

水量

用量

2~3件

3L

10g

4~6件

5L

15g

 

机洗

水位

水量

件数

用量

滚筒洗衣机

/

/

8~10件

30g

波轮洗衣机

低水位

15L

4~6件

20g

中水位

30L

8~10件

40g

高水位

45L

12~14件

60g

注:针对特别脏的衣物,请酌情增加洗衣液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棉、麻、丝、毛(羊绒、羽绒等)、合成纤维、混纺等质地的成人衣物,婴幼儿衣物同样适用。

【注意事项】

①易褪色衣物请分开洗涤(丝毛等易褪色的衣物,请先在衣物隐蔽处试用);

②请参照衣物上所标的洗涤指示进行洗涤;

③请置放于阴凉干燥处及幼儿不易拿到的地方;

④如不慎入眼睛,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这款洗衣液的品牌名称是______________,此产品是否属于安全环保产品?____(是 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这款洗衣液适用于棉、麻、丝、毛(羊绒、羽绒等)、合成纤维、混纺等质地的成人衣物,对于_______________衣物不能直接使用。

【3】妈妈要手洗1公斤(3件)非常脏的衣物,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写使用多少洗衣液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语意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

2.“   、刹那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 、准确的特点。

3.“”画出描写变色龙舌头长的句子。

4.我们为什么被它吓了一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变色龙长相凶恶,看着令人胆寒,它突然跳出来,因此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B.变色龙能够迅速变色,令人感觉害怕。

C.变色龙捕食速度很快,而且目标准确,令我们感觉很惊讶。

16、课外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 赞扬)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改正     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打“√”。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静悄悄,不发出声音,也不说话。( )

(2)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

【4】从母子剥豆比赛开始,文中多处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以及伴随着的手上剥豆动作的变化。请仔细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心理活动

______

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

______

剥豆动作

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下来

______

______

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5】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其中加点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并答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语段中作者连续写时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画“~~~”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橙子》,完成练习。

   

陈禹峰

我从小就喜欢吃橙子。

然而,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大多数时间里,连橙子都是奢侈品。但是每到年前,父亲就会从单位搬回一箱橙子来,告诉大家,这是今年的年终奖。

在那些冷冽清贫的新年里,一箱橙子往往比任何礼物都来得珍贵。

母亲会把它们拿出来,整齐排列在家里阴凉通风的角落,每天从里面挑两个出来,细细削了给我吃。

母亲削橙子是相当讲究的,因为她不愿意像一般人吃橙子那样,如切西瓜一样简单粗暴地将橙子大卸八块后上嘴啃,所以,她只是拿一把快刀,像削革果、削梨那样,先把橙子最外层的厚皮仔细地削掉。她削得相当小心,一来怕下手太狠,把橙子削破,汁水洒出来,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如此削橙子的意义:二来她希望可以尽量连贯地把这层外皮削成一整条,这样削完后,将外皮细细盘起来,再放在阳台上晒干,之后,外公就可以把它们拿去当燃料,让家里在烧煤的时候多一缕橙香,还可以将橙皮放进冰箱角落,让它成为天然高效的除臭剂。

然而削完这一层皮,还没有结束。母亲还要再用刀尖,一点一点,边掏边撕掉紧紧裹着橙子果肉的那层细皮。这件事很磨人,我坐在一边看她削橙子的时候,往往会不耐烦,除了一个劲儿地催她快点,我还问她:

“妈,这样削橙子多累啊,你就不会烦?”

母亲完全不以为意,她一边继续着手里烦琐的工序,一边笑着回答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好安静下来,忍着口水在一边慢慢等。母亲削出来的橙子,往往和剥完皮的川橘一样,晶莹剔透,连一点细皮都找不到。而我通常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了她的劳动成果。

母亲看着我,只是笑。当然,还要叮嘱我慢点吃。

所以,作为一个笨手笨脚、没什么自理能力的人,我比谁都会削橙子。北京的冬天比老家更冷,然而日子却已经不再艰辛了。但我还是会买一箱橙子,整齐排列在阳台上,在有空的日子里,花半小时坐在茶几前,细细地削上一个。

先将外皮连贯地削掉,然后盘成蜂窝状;然后拿刀尖,一点一点剥细皮。

那是母亲留给我的味道,亦是她教给我的生活。

(本文选自《读者》2016年第13期)

【1】母亲削橙子有着“烦琐的工序”:

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请摘取原文中的语句。)

【2】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母亲合适的语言。(答案直接写在原文的横线上)

【3】“磨人”一词的意思我们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你觉得联系下列哪一句话来理解最不合适(       

A.我坐在一边看她削橙子的时候,往往会不耐烦。

B.我只好安静下来,忍着口水在一边慢慢等。

C.我通常是囫囵吞枣,三下五除二就解决掉了她的劳动成果。

D.然而削完这一层皮,还没有结束。

【4】母亲不厌其烦地细细削橙子,原因最完整的一项是(       

①橙子皮太厚了,实在不太好削。

②怕下手太狠,把橙子削破,汁水洒出来。

③希望可以尽量连贯地把这层外皮削成一整条。

④削的橙子是要给自己的孩子吃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

【5】“那是母亲留给我的味道,亦是她教给我的生活。”

“母亲留给我的味道”里,除了“橙子”的味道,还有留在作者心中___________的滋味。

“(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我觉得“母亲”不但教给我如何“削橙子”,还教会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本文在描写母亲的过程中,没有直接采用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在第5、6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如何削橙子,又在倒数第二段作了详细描写,你觉得这种写法是不是重复啰索了?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①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②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1】第①段中“到底”一词可用书面语_______词替代,“尤其”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竟”字则强调王母娘娘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亲自”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与第②段中都有“恨”字,第①段中的“恨”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中的“恨”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作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这清白的梅花,不能玷污。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朵朵冷艳,屡屡幽芳的梅花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梅花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地精神,秀气。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说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姹紫嫣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题目: ,我想对您说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父母、老师等长辈)

②可以写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表达感恩之情。

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