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C.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D.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C.鱼的种类很多,有金鱼、鲤鱼、草鱼……真是数不胜数。

D.我的玩具可真不少:有变形金刚、布玩偶、魔方、积木等。

3、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两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B.这个护士经验不足,打针不能一针见血

C.他总是在窗边一声不吭地坐着,好像是透过风景思念着他的家乡。

D.表哥在全神贯注地看书,我躲在他背后吓了他一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如果在苏州看到“枫桥”“寒山寺”这两处风景名胜,你会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哪首诗?用正楷字默写下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汉字。

(1)龙王想chóu(______)谢海力布,让他在宝kù(_____)里挑选他喜欢的zhēn(_______)宝。海力布啥也不稀han(________),他就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2)牛lánɡ(______)的diē(_______)娘去世了,他只能跟着哥sǎo(______)生活。后来他与织女结hūn(______)成了一对恩爱的夫qī(_______)。

(3)织女在天上整天织shā(_______),就像坐监yù(_______)一样,他发shì(______)一定要去人间走一tànɡ(_______)。

6、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花粉   ( )的槐花饭 (   )的清香

)的槐花   (   )的微笑 ( )的歌声

  )的槐乡孩子       )的劳动画面

 

7、请完成词语搭配。

轻轻的______   激动的______   宽阔的______

轻轻地______   激动得______   辽阔的______

8、按要求完成练习。(选做题)

1把下列景物与对应的季节连起来。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分别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写出一句关于四季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莫言读书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变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利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黄上的中公豹,鼻孔里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羊草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胀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窜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有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的看,脖子伸得老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我就像饿急了的馋狼见到心爱之物,贪婪地靠前,他知道我溜到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的阅读才能勉强跟上。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蛰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疼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⑤不久,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了,也不知道。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图。(每框不超过10个字)

阅读时,边读边梳理内容,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图表中,第一列是“我”读书的内容;第二列是“我”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飞快地窜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幸福。”我为什么感到“幸福”?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介绍书中几个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飞蛾求生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   )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   )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zhēng zhá(   ),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西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zhèn hàn(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   )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gū fù(   )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未来的命运如何,遏福遇祸,或喜或忧,我(   )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划线句子中“擎天撼地”的意思是“能擎起天,撼动大地。比喻力量非常大。”一粒西瓜子并没有这样的力量,作者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日常生活中,你珍爱生命的例子。(44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子中“大、小、花、黑”写出鸟的_____多,三个“有的”写出鸟儿的_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说说“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接不暇”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具体说明“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             B.表示特定的称谓。

(2)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__。作者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__之情。

1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它们在吸收部分太阳光的同时向四周发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会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在地上的万物都将是湿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灰尘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1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削弱——近义词( )   反义词(

忽视——近义词( )   反义词(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自然段中划   的句子是中心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灰尘是怎样使阳光变得柔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亲切交谈,一边从他身旁走过。田志芳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呀?”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儿,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也'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田志芳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注:田志芳,1933年参加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 )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请你写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蔚然成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 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用“——”画出父亲有意隐瞒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2分)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三兄弟牵金牛

①义乌南乡,有一条剡水,剡水里有一头zhēn贵的金水牛,这头金水牛是从八宝山逃出来的。人们都这样传说着:牵这头金水牛,要用千年陈稻草去招引;然后一个人拿着千年陈稻草在前头叫唤,一个人拿千年棕榈()毛搓(cuō)成的绳子牵着走,再一个人拿千年菩()提树在后面赶,才能把金水牛牵到家。不过,最要紧的,还是要大家“一条心”。曾经有bú jì qí shù的人去shì着牵过这头金水牛,可是都没有牵上来。

②有兄弟三个,也想去牵这头金水牛。一番论之后,他们想出了办法,除了保证大家同心以外,还照各人的特长分了工:老大喉咙最响亮,他拿千年陈稻草去叫唤金水牛;老二力气最大,他在前面牵金水牛;老三最聪明,他去找千年陈稻草、千年棕榈毛、千年菩提树和赶牛。

③兄弟三个就这样谈好了。第二天,老三就带着干粮,找千年陈稻草、千年棕榈毛和千年菩提树去了。这三样东西,只有金水牛的老家八宝山才有。于是,老三一直向八宝山走去。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到八宝山的山脚;又走了三天三夜,才爬上了八宝山;第三个三天三夜过去了,才找到了千年陈稻草、千年棕榈毛和千年菩提树。

④一切顺利,兄弟三个都很高兴。当天晚上,他们便把千年棕榈毛搓成了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天亮啦!

⑤第二天天一亮,兄弟三个就各自拿着东西,走到剡水边。老大一手拿着千年陈稻草,一手向水边招引,嘴里大声叫唤着:“呣哈哈!呣哈哈!”河水翻起了波浪。老大又第二遍叫唤着:“呣哈哈!呣哈哈!”波浪汹涌得更厉害了;等老大叫过了第三遍,金水牛慢慢地浮上来了;金闪闪的背看见了,金闪闪的头也看见了,金闪闪的金水牛慢慢地上岸来了!兄弟三个,眼看着金闪闪的金水牛,心里说不出的开心,哪敢怠(dài)慢?老大拿着千年陈稻草,一个劲儿叫唤着在前引路;老二把绳子向牛鼻孔一穿,一个劲儿牵着走;老三跟在后面,拿着千年菩提树,也一个劲儿直赶。三个人一条心,“得得得,得得得”,牛儿赶得很松快,只一下子,就赶出了一程路。

⑥走着走着,老大动了心思。他想:“如果不是我的喉咙响亮,怎能把金水牛唤上岸来?又怎能把它呼回家?老实说,我lǐ suǒ dānɡ rán得整只金水牛,老二给他一个牛头,老三给他一条牛尾巴,也算不错了!”老二心里也想:“如果不是我力气大,怎能牵得动这头金水牛?又怎能把它牵回家?老实说,老大只配分一个牛头,老三只配分一条牛尾巴,其余都该归我!”老三心里也想:“。”当他们心里这样想着的时候,不知不觉中,金水牛就慢慢地重起来了,脚步也发慢了。

⑦老大看看离村子不远了,心里一盘算,这个意见还是早点儿说出来的好,要不等会儿到了家,再提起这事,不太迟了吗?老二、老三也这样盘算。于是兄弟三个只怕自己吃亏,都抢着把自己的意见说了出来。

⑧大家正吵作一团,突然“嗤(chī)”的一声,那条看不见的“一条心”的绳子断了!“呣哈哈”,金水牛一个打虎跳,jìnɡ然跑掉了,跑回老家八宝山去了。从此,人们虽然还用叹息的口气传说着金水牛的故事,可是水里却再也没有金水牛了。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田螺姑娘》,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着yì论jìnɡ

背yù发zhēn

lǐ suǒ dānɡ ránbú jì qí shù

【2】读短文的时候不认识这个“剡”字,如果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先查_____,再查______。如果利用“百度”查找,查到的结果如下:[yǎn] A.削尖;B.锐利。[shàn]剡溪,水名。这个字在这里读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请写在( )里。

牛儿赶得很松快( ) 一个劲儿叫唤着在前引路( )

老大动了心思( ) 老大看看离村子不远了,心里一盘算( )

【4】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⑥自然段,请联系上下文猜测老三可能会怎样想?写在下面。

老三心里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请你在这个故事中找出一处“不可思议”的地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讲的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下列故事中不是出自中国的是( )

A.《陶渊明授学》

B.《曼丁之狮》

C.《鲁班学艺》

D.《米芾画月》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目前,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市民对药品的关注度很高,如何科学、理性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居家治疗如何合理、安全用药?以下方面需注意:

②新冠病毒感染后如未出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不需要药物治疗。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都不能预防疾病,只能缓解症状。没有症状者,切不可盲目服药。药物使用不当反而容易造成肝肾损伤。

③新冠病毒感染后有出现发热症状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相对安全而有效的退热药,但并不是一发热就要使用退烧药。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多休息,多喝水。一般当体温≥38.5℃时,才使用退热药。

④而退热药只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中1种即可,不推荐联合或者交替使用。若体温持续升高或退热药使用3天症状仍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⑤退烧药与复方感冒药不要一起吃。市面上多种感冒药为复方制剂,如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等,内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可以起到退烧作用,不要叠加使用。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

⑥为降低风险,孕妇、6个月以下的婴儿需避免服用布洛芬,退烧药只选择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发热不推荐用药,症状严重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材料二】

退热药使用方法

药物名称

剂型

适用人群

用法用量

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溶液/滴剂

儿童

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片剂

≥6岁儿童及成人

缓释片

≥12岁儿童及成人

若持续发热,每8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3次

布洛芬

混悬液/滴剂

儿童

若持续发热,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每日不超过4次

片剂

≥12岁儿童及成人

若持续发热,时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缓释胶囊

≥12岁儿童及成人

每日2次

*具体每次用量,请多参照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信息或咨询医师、药师。

【1】阅读两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预防新冠病毒,小明每天服用连花清瘟、维C银翘片等中成药。( )

(2)东东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到38.1℃,家人首先对他进行物理降温。( )

(3)为了让体温快些下降,宁宁同时服用感冒灵颗粒和布洛芬片。( )

(4)东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6小时后体温仍然高热,于是他又服下了一片。( )

【2】下列人群中,出现发热情况不能服用布洛芬的是(       

A.12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

B.孕妇与6个月以下的婴儿

C.6岁以下的儿童与孕妇

D.6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

【3】6岁的宁宁出现了高热症状,他的家人可以给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剂吗?为什么?他的家人还可以怎么选择?请再给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汶川,好熟悉的名字。去年夏天游九寨沟,一路沿岷江南下,夜宿茂县。茂县的夜晚幽静动人,暖风中裹着花香,在古老的城门外,我们买了许多甜枇杷。转天清晨起早赶路,大约一个多钟头后,车子来到一个笼罩在朝霞中的美丽小城。从各式牌匾上,我一下就记住了:汶川,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汶川的街道极干净,大小店铺前的街上洒着清水,穿着羌族服装的妇女并排走,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跳着去上学。那一刻我很是生出羡慕之意,这里安静,空气好,水好,人更好。说人更好是说这一路走走停停不断看景点和购物,除了买各种土特产如花椒药材等,旅游团中的女士们更是大买水果尤其是枇杷。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有人还是讨价,但一路下来,买卖总是顺利,从无吵架声。和谐之风在这遥远岷江旁拂动,令人为之陶醉……

可是,就是这么一条秀美丰润的山川,这么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城,为何在5月12日14时28分遭遇了灭顶之灾?!

我不愿意相信,但没有办法,随后就是久久的心痛。1964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都在湖北。湖北人对地震的感受是无比深沉悲重的,以至在很长时间,我都不愿意回忆提及大地颤抖轰轰作响的那一时刻。

但从5月12日午后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的心中又不断地生发着感动和激动之情: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声音,胡主席要求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温总理亲赴前线指挥救灾,并冒雨到坍楼前安慰待救的人员。国家各有关部门,都紧急行动起来。可亲可敬的成都市民,在自己饱受惊颤之后,又纷纷去献血……昨夜,雨淅淅地下,我久久不能入睡。我知道那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战斗之夜、行进之夜,又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御大灾的热血沸腾之夜。

从电视上看到公路上无数巨石塌方,人们就明白了救灾部队遇到何等大的困难。但温总理讲了,一定要打通通往受害县城、乡镇的道路!这铮铮话语,分明就是一把利剑,指引救灾将士扫清一切障碍,直抵汶川,把光明和希望带给了灾区人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沸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的横线上(2分)

(3)仔细短文回答问题。(5分)

汶川地震前的样子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子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了短文你想对汶川人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节选自课文《牧场之国》

【1】填空。

文段描绘了______的情景。课文《牧场之国》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你最欣赏文段哪一处的描写?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一)落花生(节选)

①“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②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③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④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详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③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⑥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⑦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⑧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白杨礼赞(节选,有删改)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守护着西北荒凉之地。挺拔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联读以上两篇选文,按要求完成习题。

(1)仔细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以下表格。

事物

样子

品质

落花生

果实埋在地下,无法分辨①_______

不求虚名       默默无闻

白杨

___________

没有盘旋的虬枝

___________

_________

(2)对比阅读两篇选文,你觉得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与“白杨”都不算美丽,即使有作用,也不值得我们敬佩、赞扬。

B.“落花生”和“白杨”都很有用,具有很高的价值,象征着美好的人物品质。

C.“白杨”是树中的伟丈夫,跟“落花生”相比,要好看一些,所以它肯定比花生更有用。

D.作者想借“落花生”和“白杨”告诉人家,要想做有用的人,绝不能追求外表好看

【2】如果要给“落花生”找一个形象代言人,下山哪个人物形象不符合?(       

A.

B.

C.

D.

【3】社会上出现了两派“追星族”,第一派喜爱光鲜亮丽,演技超群的明星,第二派喜爱为国奉献、坚持不懈的科学家,如袁隆平等。如果你追星,会加入哪一派?请分点表述,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我会加入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训练营。

1. 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正扶着一个头发全白、臂弯里夹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安步地走出来。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祝福弹琴姑娘。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

1.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不一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鹅不怕人。(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进校园,我便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和阵阵花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百字练笔

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请写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