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出每句中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①这只小鸟的胆子渐渐地大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
②兔子跑得很快,乌龟爬得很慢。________——________
③狭窄的胡同如今变成了宽阔的马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成语能概括“针尖对麦芒”意思的是( )
A.多此一举
B.鱼目混珠
C.针锋相对
D.节外生枝
3、我能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径(jīng jìng) 干涸(hé gù)
晕(yūn yùn)车 朝(zhāo cháo)晖
色彩单调(diào tiáo) 折(zhé shé)本
4、读句子,完成练习。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读了这个句子,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我也能写写自己成长经历中类似的第一次:________
5、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停泊( ) 江枫( ) 对愁眠( ) 姑苏( )
6、读拼音,用漂亮的钢笔字写出下列词句。
ǒu duàn sī lián xiǎo xīn yì yì zhǎn dīng jié tiě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yī běn nǐ xǐ’ài de shū jiù shì yī wèi péng you , yě shì yī chù nǐ suí shí xiǎng qù jiù qù de gù d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送给孟浩然的诗,诗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一首送别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 村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画。其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翁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无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积累、运用。
1、造物无言却有情, 。
2、 ,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写出四个表现人物精神的词语: 。
4、在本册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不少人物,感受了人物美好的心灵,并且了解了异域风情:《杨氏之子》中我们认识了 的少年形象;《草船借箭》中我们了解了 的诸葛亮和 的周瑜;《 》 赞美了桑娜与丈夫善良的心灵;走进威尼斯,我们看到了 的小艇。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泥人张(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1】泥人张是如何回报海张五的挑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泥人张的性格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稳、干练,面对着羞辱,镇定自若。
B.胸有成竹,后发制人。
C.个性内敛,应对从容,一招制敌。
D.渲染自己的本领,大胆承诺,豪气干云。
【3】文中画线句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两个典型例子,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0、琴证
春雨潇潇,雨湖岸边的柳树,绿蒙蒙的,湿淋淋的,仿佛是一幅写意国画。不远处,是一条面朝雨湖的小街,开着一个个小店铺,卖画、卖古玩……街上很清静。蓟良真撑着一把油纸伞,来到了儿子蓟声开的“天风琴店”。
“爹,今天下雨,你怎么又来了?”
“我怕有人来换琴,就最后一把没换了,唉,我担心怕是等不来了。”蓟良真呷一口热茶,叹息道,“唉,我一世英名,就毁在那一年所制的琴上。这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换回啊。我就为等这一把琴撑着身活着。”
蓟良真今年七十有六,是古城赫赫有名的专制京胡的高手。他十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京胡,后来古城成立了制琴厂,他就去当了一名技师。他自有制琴的秘诀:一是选料精;二是制艺精纯,无一处不费尽心思;三是他极熟悉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京胡便能因人而制,名角在台上唱起来,可说是酣畅淋漓。蓟良真制琴,往往在琴杆上刻上一行小字:蓟氏后人良真制于X年X月。
此时,望着门外迷蒙的细雨,蓟良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样板戏”正风行全国,剧团铆足劲儿地演出,京胡也就成了抢手货。制琴厂忽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制出三十把京胡!任务交给了蓟良真,让他领着工人日夜制作。这么多把琴,时间又如此紧迫,蓟良真不能一一亲手制作,只能是大体上把把关。半个月,做了三十把琴!看着那些琴,蓟良真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这是什么玩意!更让他难受的是,厂领导还让他在琴杆上刻上这样一行字:东风制琴厂蓟良真小组研制于X年X月。交琴后,厂里受到了表彰。那面红锦旗像火一样,灼得蓟良真心痛了好多年。
世道终于清平了。蓟良真一直惦记着那三十把琴,不知流落何方。那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想起来,就觉得真个是毁了他蓟家的名声。
蓟良真满了一个花甲,退休了。蓟声在父亲的指点下,开了这家“天风琴店”,蓟良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艺,重做三十把京胡,换回当年那一批货色。十多年过去了,三十把京胡,换回了二十九把。换回的京胡,老爷子毫不留情地砸碎后烧了,这使他得到一种温馨的慰藉。
那一把没换回的琴,还在人世上吗? ⑨蓟良真说:“给我把琴拿来吧。” 这把琴是蓟良真的得意之作,琴杆、琴轴、琴筒、琴弓,形制、色彩、纹饰,没有哪个地方不妥帖,地地道道的一件精美艺术品。这几年身手、眼力都不行了,这样的琴成了他的“绝唱”,再不可制作了。蓟良真接过琴,痴看,轻抚,然后甩开膀子拉起来。拉的是京剧名曲《夜深沉》。
“好琴!”话音未落,店里走进一个中年人,腋下夹着一把京胡。他彬彬有礼地说:“敢问操琴的可是蓟老先生?我是博物馆陈列部的庄裕。因本馆登报征集有关文革的藏品,一位退休干部寄来了他数年前收购的一把京胡,携来请您一看,它应是出自蓟老先生之手。”
蓟良真的身子仿佛被雷击了一般,起了一下,然后踉踉跄跄奔近柜台,双手端起那把京胡,上看下看,不由得老泪纵横,呜呜地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蓟良真抹干眼泪,说:“总算找到了,天意!庄先生,我有言在先:用我拉的这把琴,与你交换。太谢谢你了!”
庄裕笑了笑,然后面色严肃起来,说:“蓟老先生,我知道你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听说换回的琴,皆毁之一旦,实在是可惜呀。你想,那个动乱年代,也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啊,我们征集实物,无非是让后人永不忘记。先生当时所制之琴,虽粗糙却是历史的佐证,何必要毁之无迹呢?”
蓟良真愣住了,哑默了好一阵,突然用手拍了拍脑门,说:“谢谢庄先生提醒,我是老糊涂了。历史既然存在过,岂能抹去?我不换琴了,让它传之后世,这才是物尽其用哟。不过,我有一事相求,我欲将这把精心制作的琴,赠予贵馆。两琴一起陈列,不知行否?”
庄裕向蓟良真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躬,说:“老先生的得意之作能存于我馆,是我馆的荣幸,实在是太感谢了!先生有这般胸怀,更让人仰慕!”
蓟声说:“庄先生,请在敝店坐下喝茶。我爹今日应是最快活的了。”
雨依旧在下着,湖光迷蒙。几只燕子剪剪而过,呢喃之声如珠子般跌落于地,脆脆的,圆圆的……
(取材于聂鑫森的同名小说)
【1】文章结尾处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以“琴证”为题有何妙处。(不超过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圆明园中“平湖秋月”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后完成各题。
平湖秋月,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北岸,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同名。正殿为三间大殿,檐下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每当清秋气爽,湖面水平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________。如果站在高阁之上,纵目高tiào,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1】“匾”字共______笔,最后一笔是______。( )
A.10 竖 B.11 竖 C.10 竖折 D.11 竖折
【2】在“清秋气爽”一词中,“爽”字的意思是( )
A.干脆,索性 B.差错、违背 C.明朗、清亮 D.直率、痛快
【3】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星月交辉 B.波光粼粼 C.云雾缭绕 D.交相辉映
【4】看下面两个“tiào”字的意思,把这个字写在文中田格里。
跳tiào 用力使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一跃~高|~远|~绳。
眺tiào 眺望,往远处看:登高远~。
12、阅读理解。
“花招”
每逢考试,我总会想起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65分,心里十分矛盾,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会伤心的,我还是不把考卷给他看吧。可是。老师偏要我们把试卷给爸爸妈妈看后签名。我为了不让家长签名,就用钢笔草草地在试卷上写了爸爸的名字。
第二天,我提心吊胆地把试卷交上去,没想到老师一眼看出我使的“花招”,严肃地对我说:“回家请你爸爸重签。”我只好拿着试卷回去了。
回到家里,我把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到我签着他的名字后大发雷霆,厉声说:“你知道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欺骗,你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你自己。”我十分害怕。我哭了。爸爸突然说:“把手伸出来。”爸爸举起大手就要打我。可是,那只大手半空中停了片刻,终于慢慢地垂了下来。爸爸的口气缓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是诚实,不能因为有缺点就百般掩饰。”我听了,羞愧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它使我懂得:_____________
【1】请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文中的词语梳理出“我”心情的变化。
十分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牢记教训
【3】读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的心理活动。爸爸在想:_____________。
【4】将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
乡情
陈德才
①但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甲。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着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__________;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的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对陌生世界的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 乙。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对故乡的爱,是丙,是生命对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丁”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这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1】甲乙丙丁四处应引用的句子各是: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③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④绿叶对根的情意
【2】给第②自然段横线处再续两句话,与前文句式相似、内容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中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应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须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的使用难度。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信息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就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有删改)
【1】下面不属于刷脸支付采用的技术的是( )
A.人工智能
B.动画制作
C.大数据风控技术
D.生物识别
【2】对于刷脸支付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准确率②高实时性③高仿真性④高安全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第2自然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人皮面具已无法蒙混过关
B.刷脸认证准确度高,超过人眼识别
C.刷脸认证靠谱程度并不高
D.刷脸认证不能与人眼识别相比
【4】下列关于“对老年人很友好”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刷脸支付没有情感,不可能对老年人很友好
B.拟人化,形象说明刷脸支付适合老年人使用
C.刷脸支付不必记复杂密码,方便老年人使用
D.刷脸支付,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银行卡难度
【5】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脸”具体指( )
A.脸部的各种器官
B.脸部的不同表情
C.脸部的皮肤保养
D.用户的个人信息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赵爷爷记性差,经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但是他既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又担心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依据文本,帮他消除这两个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羽毛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1】小孩子们为什么想捉住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表现了老鸟对小鸟伟大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和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_________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________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__________
【2】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让我看着你
①母亲住进我们医院,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老衣,可惜还少了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③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④一天,一个女孩子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来了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男孩的母亲发疯般地质问我:“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⑤忽然 我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我的办公室门口 孩子 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吗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⑥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⑦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
⑧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办公室门口
人物:______ ______ _____
起因:“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孩子母亲不同意,还质问“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加标点。
【3】“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我的办公室门口”中“泪流满面”是对母亲的什么描写?她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说出两点)结合文章,选择一点谈一谈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养鸭人的“妙招”
①有一位养鸭人,为了让鸭子的生长环境更加“天然”,就在养鸭场里面专门挖了个特别大的池塘,放满了水。白天,鸭子就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晚上,鸭子就在池塘边的窝里休息。为了保护鸭子不被其他动物伤害,他还用铁丝网把池塘围了起来。
②夏天到了, 。养鸭人却发现,鸭子生在窝里的蛋经常无缘无故地丢失,有时还会出现鸭子被咬死的情况。
③由于养鸭场外面有铁丝网的保护,养鸭人很快就排除了黄鼠狼、狐狸等动物袭击的可能。可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为非作歹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养鸭人终于抓到了“真凶”——蛇。原来,池塘周围的铁丝网可以阻挡住黄鼠狼、狐狸等动物,却无法阻挡蛇。蛇凭借自身特点,利用夜晚的时间悄悄钻进池塘偷吃鸭蛋,有时还会咬死鸭子。
④问题找到了,解决起来还是有点棘手,因为这些蛇不好对付。无奈之下,养鸭人只好把有刺激气味的药水倒在池塘周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池塘的面积太大了,难免会顾此失彼。更糟糕的是,如果下一场雨,那就得重来,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显然,这个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⑤正当养鸭人感到无奈时,一个有经验的人对他说:“你去买几只鹅回来,把它们和鸭子混养在一起。鹅和鸭子都喜欢水,吃的食物也都差不多,养在一起也没什么妨碍。 鹅给鸭子做‘卫士’,兴许会起作用呢。”养鸭人听了,半信半疑,但他实在是没别的办法,只好试试看。于是,他就买来几只鹅和鸭子养在一起。鹅极为机敏、勇敢,真的成了鸭子的“卫士”……
⑥从此,情况发生了改变,再也没有出现过鸭蛋丢失、鸭子被咬死的情况。
⑦ 。
(作者赵元波,有改动)
【1】请理清上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鸭蛋丢失、鸭子被咬死→( )→( )
【2】请围绕第⑤自然段中“卫士”一词,想象鹅是怎样保护鸭子的,并把想象的内容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②自然段画线处填入( )最合适。
A.正是小鸭出生的时节
B.正是鸭子容易生病的季节
C.正是鸭子产蛋的旺季
D.正是其他动物出没的时候
【4】联系上下文,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天然”,指的是鸭子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
B.第③自然段中“为非作歹”,指的是蛇吃鸭蛋、咬死鸭子。
C.第④自然段中“棘手”,指的是没有非常好的办法对付蛇。
D.第④自然段中“顾此失彼”,指的是养鸭人照顾不过来了。
【5】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作为文章结尾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找到了根源,采取恰当的措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B.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不要着急去想办法。
C.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会耽误事情的。
D.多听别人的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值得学习。
19、阅读
忆读书(节选)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极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1】根据选文内容填表。
态度 | 书名 | 理由 | 选书的标准 |
喜欢读 |
|
|
|
不喜欢读 |
|
|
【2】作者为什么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我”腿伤时唯一的消遣
B.让“我”明白了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C.让“我”知道了许多事情,认识了许多人物
D.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3】对画“ ”部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少年时代不该读《红楼梦》,中年以后才该读
B.“我”十二三岁时不能深刻了解书中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所以对《红楼梦》兴趣不大
C.对一本书的理解要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D.恰恰说明了“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道理
【4】你从“我”的读书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爸爸拍下了这张照片。(扩句)
2.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3.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改成称述句)
4. 金文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老班长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合并成一句话。)
_____
(3)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缩句)
_____
(4)云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
(5)老师对小红说:“我今晚要到你家里进行家访。”(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_____
(6)搪瓷碗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
(7)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当长辈不开心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会用自己的言行让他(她)重新展露笑容。请以“我让 露笑脸”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