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熟炼 清醒 由衷 从容镇定
B.签字 施行 特殊 肃然起敬
C.意识 审视 惊疑 青筋暴起
D.诊所 年龄 荣幸 一声不吭
2、用恰当的成语来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乡的大榕树十分茂盛,垂下的气根多得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B.银瓶山风景如画,游客流连其间只觉得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C.东莞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丰衣足食)
D.科研人员呕心沥血,为东莞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处心积虑)
3、下列诗句中,与诗题“山居秋暝”中的“暝”字相照应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按课本内容填空。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________,它们联结着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的情感。这句话运用了借物_________的手法,赞扬了搭石_______的精神和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和”是________之意。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过程。
5、根据语段,完成填空。
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而是说博览全书能增长各方面的知识。③头脑丰富了,④写的时候自然会“有神”。
A.决不会有枯竭之感 B.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多读些书就具有了写作能力,
练习:A句应该填写在(______)前 B句应该填写在(______)前
6、课文内容回顾。
1.《慈母情深》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______________。
2.一粥一饭,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朱用纯)
7、辨字组词。
慕__________ 浸___________ 悔___________
幕__________ 侵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
8、巧填关联词。
①(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②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一扬。
9、课外阅读。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找你
翩翩3岁多的时候,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
那一天,我正开着车,翩翩问我:
“妈妈,人死了,躯体会去哪里呢?”
“躯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才找到我呢?”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不忍心不理我。”
我听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差点把不住方向盘,只得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这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蓝天吧。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我实在忍不住,当即把车停靠在路边,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________,自己就是________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作者为了说明松鼠“乖巧”的特点,先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
【2】选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松鼠搭窝的过程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填写松鼠搭窝的特点。
选址:干净暖和。
建造:_______________
居住:_______________
窝口:_______________
【4】“搬”“编扎”“挤紧”“踏平”这些动词表现了松鼠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11、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①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 wù)。
②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③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④“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
⑤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⑥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⑦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⑧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⑨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用“√”标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画。
【3】读短文,填空。
通过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知道了“受宠若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这个男青年靠着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信任是一盏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按要求作答。
长大,意味着……
“一天又又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地,“长大”也在繁重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了。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敬地。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还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的生活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地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
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气,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 )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
D.表示强调。
【2】“长大”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
A.考上中学。
B.脸上长青春痘。
C.送老太太回家。
D.承担责任。
【3】“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中“暴风骤雨”的意思是 ( )
A.风狂雨又大。
B.父亲会狠命地打“我”。
C.父亲会好好地表扬“我”。
D.父亲会不停地数落“我”。
【4】“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文中这句话属于(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5】“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对比反衬作用。
B.说明天气不好。
C.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D.环境描写衬托事件。
【6】“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态描写,从_____觉和_____觉两方面描写鸟 _______多、_______多、_______多。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部分。
【3】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嬉戏、生动热闹的场面
B.按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概写“眼睛应接不暇”,再具体写鸟儿热闹欢腾的景象
C.体现了从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特点,先写众多的鸟儿让人应接不暇,再细写画眉的自由快乐
14、阅读理解。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播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驽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③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这个片段选自《草船借箭》,故事出自古典章回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
这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______。
【4】从以上文段,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个______的人,因为他算到了______,知道______;他还算到了______,知道______ 。
15、阅读题。
圆明园( )建筑[雄伟 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摧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去掉[ ]里不恰当的词语。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4】用“ ”画出文中圆明园遭受到的严重破坏。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弟的足球赛
决赛拉开了战幕。大弟像匹小雄马,跑上了绿箇菌的球场。他毫无意义地空跑了一圈,然后站到了他应该站的位置上,用鹰一样的眼睛盯住了那个黑白相间的足球。
球过来了,过来了,大弟闪电一般出击,身体一个倾斜,把球从对方球员脚下钩出,随即带着它朝对方球门扑去,对方派出三名熊一般壮实的家伙看着他。他们围追堵截,恶狠狠的。大弟带着球,左避右让,机敏地朝前奔突。那球真神,一会儿从对方球员胯下穿过,一会儿从对方球员头顶上飞过,后来却总是在我大弟脚下。
球离球门越来越近。
大弟开始突破对方的密集防守。他一个转身,甩掉了一个紧紧贴住他的对方球员,沿着边线,像把鋒利的尖刀朝大门切入,就在他要起脚射门时,对方两个无赖竟然明目张胆地扭住了大弟。即便如此,大弟身体往后一仰,用脚底板愣是将球铲进了球门。
全场欢声雷动。∥
“花豹子”足球队的球风,实在糟糕。这哪里是在踢足球,纯粹是打架斗殴来了。他们的径气得裁判连连出示黄牌。一点儿也不污蔑他们,他们之所以能进入决赛,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惊人的野蛮。
下半场比赛开始不久,大弟被他们踢伤了,疼得他弯曲着身体,脑袋朝泥土里钻。我跳进场里,跑向大弟。大弟被抬出场外。∥
比赛继续进行。由于大弟的退场,他们队像失去了灵魂一样,踢得糊里糊涂。“花豹子队完全控制了局势,球到哪几,哪儿就有他们的人。当他们踢进一球扳回平局时,大弟望着他们激动得抱成一团的样子,咬着牙想坐起来,可是又倒下去了。
大弟他们队踢得实在太差劲儿,再僵持下去,“花豹子”队再进一个球根本不成问题。就在“花豹子”队发动总攻击时,大弟竟然一下站了起来,朝教练举起手。
“行吗?”教练激动得直哆嗦。
大弟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点点头。∥
大弟又上场了,全场兴奋得要命。大弟一瘸一拐的,很可笑,像只跛足鸭子。看来,他上场也只是一种无用的挣扎。他根本跑不出像样的速度。队友把球传来时,球竟从他脚下溜走了场外响起一片“嘘”声。
然而就在比赛还剩下一分钟的时候,大弟竟然又像最初一样跑动起来,这使全场大为惊讶。我们兄妹几个几乎同时站起来。
大弟带球晃过对方三个阻拦队员,又被对方戳住。他用脚一拨,把球传向一侧的同伴,然后空身直扑球门,同伴一脚将球吊向球门前,然而质量不高,既不在大弟头顶,又不在他的脚下,而在他的身后。就在这一瞬间,大弟突然转身,紧接着一个倒钩,球应声入网!
全场起立,叫声如狂潮涌起。说实在的,一百年里甭想再见到这种漂亮的进球了。
比赛结束了,我们拥抱着大弟,兄妹五人都不要命地哭了。∥
(选自曹文轩《三角地》,有删改)
【1】短文以大弟为线索写了哪四个场景?(注意“//”的提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头用三个比喻描写大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说:“啊,体育,你就是进步!为人类的日新月异,身体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时抓起。你规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人们对过度行为引起警惕你告诫人们遵守规则,发挥人类最大能力而又无损健康的肌体。”在你心中体育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动物的“数学头脑”》一文,完成文后习题。
①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数学并不是人类的专利,自然界中的某些动物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
②英国数学家亨斯顿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蚱分成3块,第二块比第一块的重量大1倍,第三块的重量比第二块大1倍,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便有23只蚂蚁搬运最小的一块食物,有44只蚂蚁搬运中块食物,有89只蚂蚁搬运大块食物。蚂蚁的这种“分工”,没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能够办到吗?
③几乎所有的蜂巢都是由几千甚至数万间蜂房所组成。它们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底面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封闭起来,而且这三个菱形的锐角均为70度32分,工蜂造出这种特定形状的蜂巢,就好像事先经过大脑周密计算过一般。因为,这种结构的住房用材最少而容积最大,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理,真是巧夺天工。
④有一种红蚂蚁,外出搬运食物的时候总是井然有序,一只跟着一只,每10只蚂蚁中间,就会有1只大蚂蚁,就好似它们的班长一样,令人不解的是,从来没有一只蚂蚁会擅自打破这种秩序。
⑤丹顶鹤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它们在天空飞行的时候,总是排成“人”字形,而这个“人”字形的夹角总是保持在110度,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人”字夹角度数的一半,恰好是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看来,丹顶鹤的队形保持在110度飞行,这其中是藏着深奥的数学之迹的。
⑥至于动物世界里的灵长类黑猩猩,那倒确确实实是有着一定的“数学头脑”的。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只黑猩猩的实验,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实验人员每次喂给这只黑猩猩10个香蕉,时间长了,当喂给它8个香蕉的时候,它不肯离开,又喂了一个香蕉,它还是不肯离去,直到喂足了10个香蕉的时候,它才满意地离去。这个实验表明,黑猩猩是识数的,至少是10以内的数。
【1】这篇文章为了说明动物具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动物,这些不同的动物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就是都具有“数学头脑”。_________也具有“数学头脑”,因为它们 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第②自然段,分辨出其中运用的三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作者对动物的特殊表现十分惊叹,请找出这样的词句。
第②自然段中表示惊叹的反问句是___________ 第③、④、⑤自然段中表示惊叹的四字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都是大小相等的六棱柱体,底面由三个全等的菱形面封闭起来,而且这三个菱形的锐角均为70度32分,工蜂造出这种特定形状的蜂巢,就好像事先经过大脑周密计算过一般。”句中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中,“从来”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认识5G
①5G即5G网络的缩写,全称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这一代网络与之前的几代相比,速度提升十分之快。一般来说,4G时代下载一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需要5.3分钟,5G时代,将缩减至6.4秒,甚至更快。
②5G将用户体验作为研究的重要核心。因此,5G时代,重要的不再是速度,而是提供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体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连成一体。手表、眼镜、自行车等个人物品,城市的停车位、路灯等基础设施,也可以连成一体。甚至,工厂里的叉车、机器人都将连接到移动网络,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③不过,这么好的东西也有“软肋”。
④5G的波长很短,是毫米级的,传输距离远远小于4G。所以,5G基站的密度需要比4G更高,这就为运营商们带来更多的成本负担。目前为止,5G的覆盖率还不高,这影响了5G的普及速度。因此你的5G手机只能在有5G信号的地区使用5G功能,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更多情况下使用的还是4G网络。
⑤另外,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普及之初成本都是居高不下的。5G手机高昂的价格同样是消费者们“剁手”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以某品牌系列手机为例,4G版本官方售价为3999元,而5G版本最高售价达到了7899元。
⑥不过,随着5G技术的成熟,最终一个智慧的人类社会将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1】文章主要介绍了5G的速度、______、5G的“软肋”等三个方面。
【2】联系上下文,解释“软肋”的意思:______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用到了( )( )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4】选文第一段中加点词语“一般”能不能去掉?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晓亮是一个月薪3千元的打工族,住在偏远的乡村里。听到市场上出现5G手机就蠢蠢欲动了,他说:“不吃不喝两个月,刚好购买一部5G手机。”请用文中信息给他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文/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婀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嘱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wěng)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我们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儿,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逃避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舟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又重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⑦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⑧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把制作风筝的步骤补充完整。
找来竹篾→( )→( )→( )
【3】第⑥自然段写放风筝的过程中遇到的______和______两种失败的经历,从中体会到小伙伴心情从______到______的变化。
【4】选文第⑤自然段写道:“更叫绝的要数晚上。”你认为“绝”在哪里?(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写出你对结尾“我的鹅黄色的童年”的理解。(至少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获奖之后 上学迟到 久别重逢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用自己的话写写《题临安邸》这首诗描述的场景,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比如对“山外
青山楼外楼”的景色描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