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李今天收到朋友赠送的足球票,真是喜出望外

B.现在我终于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C.这部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的。

D.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______,白色的花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____,秋风中正开得______。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A.淡雅     高洁     泼泼洒洒     烂漫

B.淡雅     高傲     泼泼洒洒     浪漫

C.儒雅     高洁     潇潇洒洒     烂漫

D.儒雅     高傲     潇潇洒洒     浪漫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悟(xǐng)        (rào)          (zhaī)        锋芒毕(lòu)

B.门(kuàng)       问(jié)            (sǒng)       捐杂税(kē)

C.烦(suǒ)          (rěn)          (kǎn)          目不园(kuī)

D.子(biàn)        (zuò)          (lǒng)        痛绝(è)

4、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zǎo  dān  抽  咄逼人duō

B.shuò  chàng  chèng  人迹hǎn

C.zhù  quán  chēn  人听闻hài

D.zháo  草duò  晕xuàn  怪不经dàn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风筝》都是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是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唐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C. 《为学》选自清代作家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文章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阐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D. 林海音和三毛都是台湾人,前者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后者的《胆小鬼》都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护bì            职xún                    随声附

B.伏quán       恿sǒng       澈chéng       人忧天qǐ

C.立chù        cuì        伤zhōng       轻怕重niān

D.晕xuán       待nüè        怪chēng       不齐cī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B. 《诫子书》是诸葛亮送给自己儿子的一本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期望。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D. 《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孔子,名_______,字仲尼,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人谋而不忠乎

(4)不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默写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十八里的半夜雪路

蒋建伟

①大雪纷飞,看不见四周。只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雪路还在延伸着。

②我戴了顶像雷锋叔叔那样的棉帽子,帽檐下,两片帽帘儿刚好护住耳朵。脚上穿得特别时髦,我们叫它翻毛大头鞋,“吱嘎吱嘎” 乱响,鞋底还粘了不少雪,一只起码五斤重,我拖着小小的身子在茫茫旷野里一颠一簸地移动。汗冒着热气儿,把里层的衣裳都潮湿了,棉袄的外头罩了爹的一件黄布褂子,雪花落在褂子上化了,又迅速冻上了,硬邦邦的,两个胳膊一甩,“啪啪啪啪”的,好像一个小兵马俑在走路。

③此刻,远的村,近的树,平坦坦的麦田,孤零零的麦秸垛,大雪给眼前的世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被子,万物都在被窝里,“呼呼——呼呼” ,睡得好香啊!我都有些羡慕它们了。

④不知不觉,从黄昏的镇中学出发,我已经走过了八个村庄,天完全黑下来了。天是白皑皑的,因下雪了,一直像大白天似的。村子里,人们都睡着了,鸡鸭鹅牛羊马都睡着了,树上的鸟雀们也都睡着了,一片寂静。

静,一把抱住了我,紧紧地。这种静很巨大,很虚空,令我不寒而栗。耳朵有些听不见声音了。我壮着胆子“啊”了一下,没有回声。雪下得太大了,雪花把天地之间的空气都填满了。我搂住头,揪了揪帽帘儿,又“啊”了一声,这下子,我听见自己的回声了!很短、很急促,我的心里踏实了。刚才,我真担心自己会无声无息地被大雪吞噬了。

⑥脚步慢了,身上的热气一丝一缕被风抽走。开始没怎么察觉,等察觉到了,热气早散完了,只留下一躯冷冰冰的外壳。我下意识地紧跑十几步,果然,脚心开始出汗、发热,但浑身依旧冷,小胳膊小腿很硬,伸不直,冷得整个牙帮子乱打寒战。从北往南,走到高庄村的时候,我就想,要是碰见一个亲戚多好!他会跟我打招呼,甚至让我好一顿吃吃喝喝,哪怕安慰我几句,不管是近门的,还是远房的,都中!

⑦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走过了小蒋庄、大石营村,我连个麻雀也没有碰见。天这么冷,雪这么大,别说是人了,连麻雀都知道乌窝里暖和,你想想,谁还会在雪地里乱跑呢?

⑧快到小石营村了。远远地,一个小黑点正向我移动,近了一点点看,是人!心头一阵惊喜:啊,终于见到人了。

⑨那是一个背麦秸儿的农民。一条黑头巾绕着他的头,长长的,裹了几个来回,露出两只眼睛,让人看不出年龄。我高兴起来,不管认不认识,想跑过去跟他打招呼。那人走得缓慢,眼神有些躲躲闪闪,是不是他不想理我?我迎了过去,他迎了过来,没有打招呼。大雪天,他背了一筐麦秸儿干什么?难道他们家没柴火烧了,无法过年,他是一个偷麦秸儿的贼?野地里,就我和他两人,如果别人诬陷我也是小偷……。我不敢往下想了。”

⑩一种巨大的恐惧感袭来。天,一下子通到地上,就像一口巨大的锅排子——就是奶奶拿秣秸莛子排的那种——直直从头顶罩下来,让人喘不过气。心,宛如一架中弹的飞机,想努力攀爬上升,却总上不去,越飞越低,踉踉跄跄,最后,一头坠入谷底。

我只有一路小跑,大跑,再小跑,大跑,耳朵里挤满凌乱的脚步声。

直到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蒋寨村,跑回家里,一口气喝了两大碗“茶”——也就是白开水,方才缓过神来,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娘啊!” 然后,我跟爹、娘和姐姐他们好一番的讲述,也说起了那个贼。回到家,我犹如一只小鸡,钻进父母巨大的翅膀下取暖,觉得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如今想来,我很佩服我自己,12岁,3个小时,15个村子,小小的年龄,竟然从小镇中学走回家,一口气走了18里的半夜雪路啊!

(选自(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2017年第8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自选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静,一把抱住了我,紧紧地。

【3】“偷麦秸儿的贼”的出现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4】结尾作者说:“如今想来,我很是佩服自己。”请谈谈作者佩服自己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佩服自己的地方吗?试举例。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2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的哪句话与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照应?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根据要求作文。

阿长买来了《山海经》,让鲁迅终生感激怀念;老王送来鸡蛋香油,让杨绛总是不安愧怍;芳香繁茂的紫藤萝,让宗璞明悟生活真谛;艰难生长的小桃树,让贾平凹追求理想幸福……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以“我与   的一段往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