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型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动漫专题片《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讲述党史故事。

B.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C.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D.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的袁隆平“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比预测亩产量多了约100公斤左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B.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意见大相径庭,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的话语攻势凌厉,没有一丝感情,有些咄咄逼人

B.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取得如此大的突破,真是喜出望外

C.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成为我们的榜样。

D.因为要完成这项任务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于是他杞人忧天,总是皱着眉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荷叶·母亲》就是她的代表作。

B.《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散文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C.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性散文《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D.《散步》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方法: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公司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方法: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菏泽市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方法: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方法:删除“通过”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

C.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寓言一般短小,常常用现实的故事寄托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注引》

(注释)①讷():言语迟钝;口齿笨拙。质讷:朴实敦厚。②兴平:汉献帝年号。③稆():野生稻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稆贩   负:背

B. 遇善《老子》   治:整理

C. 苦渴无   日:时间

D. 问“三余”之意  或:有人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A.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B.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C.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D.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遇喜欢学习,连劳动都要带一本书。

B. 别人向董遇请教他却不肯教,说明他善学不善教。

C. 董遇认为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能达到“而其义自见”的效果。

D.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书要多读,要抓紧空余时间读。

4将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

②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句子。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论语》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诗人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孙犁的《芦花荡》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除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乡亲们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狠狠地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依据选文主要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小  鬼  子  挂  钩  丧  命

2举例分析文章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3简要赏析结尾处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1、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题目。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______,虽贫不苦;若能______,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______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以上选文的主要观点。

【2】依次给______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A.安分     知足     达观

B.知足     达观     安分

C.达观     知足     安分

D.知足     安分     达观

【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从有纳兰容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就成为很多人心中水远的眷念。 “初见”固然很美,“又见”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又见花开,你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又品经典,你会经受到人性的洗礼;又遇故人,你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你的“又见”,又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动和感悟呢?

请将题目“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真实姓名;④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