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丁香花虽小,却不显得dān bó_____。那yōu yǎ_____的香气飘进屋子,让fú àn_____的人也似乎不那么浑浊bèn zhuō_____了。zhuì mǎn_____枝头的huā lěi_____在春雨中变得线条mó hu_____。我一时huǎnɡ rán_____,那小花苞恰如yī jīn_____上的盘花扣,负担着解不开的chóu yuàn_____

2、精彩再现。

(1)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表达了浓浓的________之情:《我们爱你啊,中国》表现了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悠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郑成功》着重歌颂了郑成功________、________的丰功伟绩;而(国家)音乐家肖邦则让姐姐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爱;两位古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中心系祖国,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心。

(2)桂林山水,________,令人叫绝,所以人们说“________”;杭州西湖,________,秀丽无比,难怪人们说上有________,下有________”;安徽黄山,________,风光无限,让人不由想起徐霞客说过的话:五岳归来________,黄山归来________。”

(3)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________》。

埃斯内尔——肖邦的手说: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能体现诗人欣喜的诗句是:________。本诗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与李白并称“________”。他被世人誉为“________”,他的诗被人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示儿》是________代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他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自己为________,并叮嘱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句)”

3、重点句子品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     chún shú( )     yáo lán( )     jū gāo lín xià( )

sù jìng( )     fēng bào( )     jiàng yóu( )     wēi fēng lǐn lǐn( )

5、看拼音写词语。

cǎi hóng

fāng àn

fèi téng

tǎn kè

gē da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ǔ sàng

bān diǎn

liú tǎng

xī miè

zhòu mé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1)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1】将上面的两首诗补充完整。

【2】第(1)首诗中“快走”的意思是_____,我可以由此推断出“走马观花”中“走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第(1)首诗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咬”字,我们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像______紧紧地抓住岩石,像________紧紧地攀附着岩层断面。

【5】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几句表达人生志向的诗句,并且说说你的志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词中的“见”读______,意思与“_____”相同。

【2】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画“﹏﹏﹏”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8、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句给江南春*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这段话的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屋外的环境用一个词语概括应该是________,而屋内的环境用一个词语概括应该是__________,桑娜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_来概括。从屋内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桑娜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3】本段中作者描写屋外和屋内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一片段选自课文《_____ 》,文章的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对人物的哪方面做了具体描写?(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①神情(           ②动作(           

③心理活动(           ④神态(    

3在这短短的片段中作者一共用了7处省略号,来表现桑娜内心的______。(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4下面两句话中带横线的字意思都是“承受”,请分别指出所“承受”的事。

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的了……

②那也活该,我自作自……

5请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反映了桑娜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美文选粹。

_______________

过去,我不曾有过母亲百岁的奢望。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太美好的想法总是伴随着隐隐的担虑。我和家人们嘴里全不说,却都分外用心照料她,心照不宣地为她的百岁目标使劲了。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尽其心,又都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孙男娣()女也加入进来。特别是母亲患病时,那是我们必须一起迎接的挑战。每逢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下一场场“赛事”。

母亲多经磨难,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来为母亲消解心结已是我们每个人都擅长的事。我无法知道这些年为了母亲的快乐与健康,我们手足之间反反复复通了多少电话。

然而近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笑呵呵聚在一起时,也都是满头花发。小弟已七十,大姐都八十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

人生很奇特。你小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便会起身去开门,决不会叫你去。可是等到你成长起来,母亲老了,再有外人敲门时,去开门的一定是你,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母亲从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一步步向前走。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作者冯骥才,有删改)

1请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浪漫的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情深意长的句子,请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下来,并作批注。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命百岁,这是一种极致的吉祥话语。许多年后,倘若你的母亲也拥有这一份天赐的洪福,在她的百岁生辰宴上,你会对她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给你的母亲,不少于7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愣是把她给拖走了。

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舅舅现在都被制服了:茨冈,一个年轻力壮的学徒工,骑上了米哈伊尔舅舅的背,而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一个秃顶的大胡子,心平气和地用手巾捆着他的手。舅舅呼呼地喘着气,被紧紧地按在地板上,胡子都扎到了地板缝里。

姥爷顿足捶胸,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

1这个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文中的“我”的名字叫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这个片段中的故事情节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一自然段里的“狗咬般地龇出了牙”看出“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振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她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汗颜: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你觉得最贴近中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写“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我们要理解“爱的种子”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_到第______自然段,要理解“高贵的花”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__自然段。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竹节人》节选,完成各题。

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②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⑤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⑥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⑦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⑧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⑨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⑩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如果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你会读________段的内容。

【2】仿照划线句子的写法,想象妈妈看见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时入迷的样子。___________

【3】加点词语“大步流星”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为:____________

【4】“竹节人”被没收后,“我”和同桌去干了什么?用曲线“﹏﹏﹏”在文中标出来。

【5】“我”和同桌心理起伏变化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6】选文中的老师给你什么印象?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

【7】“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6、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死亡在洪水的声音中逼近。(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8、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仿照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觉得实行垃圾分类好,可以更好地实现环保,有的觉得不好,分垃圾很麻烦……请你针对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注意条理清晰,倡议性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