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诗词。
领略诗词中的四季风情:
春夜,自有一番情趣:_______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
夏夜,田间的稻子散发出幽幽香气: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秋夜,有一位爱国诗人不能安睡,心中始终惦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三万里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冬夜,严寒无比,但有人还在回家的路上: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大( )大( ) 全力( )( ) ( )声世界
人不( )( ) 心安( )( ) 举步( )( )
得意( )( ) 相依( )(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加点的词语还可以替换为 ,因为它们都能体现出詹天佑 的特点。
(2)如果我是詹天佑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了他的话,我会想:
。
4、根据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 diǎn lǐ huì jí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xuān bù qí zhì bào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发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诗中常包含历史典故,用来表达情感。《浪淘沙》(其一)中包含着“牛郎织女”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语有云:“耕当问奴,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军战士驻守在边疆,保卫祖国,因为他们深知: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珍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6、补充诗文,完成练习。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 ,
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画“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刘邦统一国家后的____和希望有________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诗词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 ,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②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③?
(注释)①望断:望尽。②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③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1】请描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展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原词补充完整,再结合全词,体会这两句词中流露的情怀。
【3】结合你对本词的理解,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词人从眺望远景起笔,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阵阵南飞北雁,触发了词人胸中的豪情。
B.词的下阕,词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C.词的最末两句以问句结尾,表明词人对红军战士何时夺得最后胜利充满疑问。
D.此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9、阅读理解。
《丁香结》(节选)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
【2】第①②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了丁香花。
【3】文中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 )
A.作者经历的春光是完全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我们展现想象的空间。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4】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 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丁香结”的艺术境界。
10、现代文阅读B
汉字与中国心
①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②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③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江海”、“明月”、“鸿雁”……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④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⑤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么?
【1】根据文意回答: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中华”、“神州”、“大地”、“江海”、“明月”、“鸿雁”这些词语,其中哪两个词语最容易勾起华夏儿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照选文内容,补全语段:
杜甫在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喜悦吟诵“漫卷诗书喜欲狂”; A_________
深情道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苏轼在远念胞弟时, B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②“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③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④闰土又对我说:
⑤“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⑥“管贼么?”
⑦“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⑧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⑨“他不咬人么?”
⑩“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⑪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⑫“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1】描写闰土的段落是:___________,描写“我”的段落是:___________。(只写段落号)
【2】用小标题分别概括闰土给“我”讲的四件新鲜事: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件事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了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突出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开国大典(节选)
①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②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
③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阅读描写阅兵式场面的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1)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阅兵式这一场面。哪些语句是对“面”的描写?哪些语句是对“点”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描写各军兵种的角度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自然段,“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决定 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 反)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将文中正确的字或词的下面画“√”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不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放弃( ) 光荣( ) 希望( )
【5】文中的两次“跪”分别写的是谁?为什么呢?
第一次“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短文后,你最欣赏谁?联系上下文,写出欣赏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理想的风筝(节选)
苏叔阳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浮在脸上的笑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的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说说这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描写,写出刘老师看风等时入迷的样子。
【5】从短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和《竹节人》中玩竹节人的老师相比,你更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让你读这篇短文学习如何放风筝,该如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①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②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19、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