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似(   ),静影沉( ),但阿炳再也( ),只有那( )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 ) ,想到了( )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 )、( )、(   )、(   )……

2、加偏旁,变成新字并组词。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3、字组词填空。

这是一个______的冬夜,他一人孤独地站在那个_____的角落里,周围是_____的,他的心里却是极不_____

4、读句子,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猹是一种伶俐的动物。______

2.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______

3.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关联系。

__________有味 ______高一_____

__________足 大____________

虎视____________ 满腔____________

(1)仿照划线的词语再写两个:__________ _________

(2)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7、阅读理解。

板蓝花开

小时候,山野里,春风吹来开满了板蓝花。

我总是采几朵,戴上我的头发,

日日夜夜陪伴在我身边。

花儿美,蝶儿飞,我们慢慢地长大。

板蓝花儿开哎,板蓝花儿开,

开在那春天里哎,开在那阳光下。

有一朵是你,有一朵是我。

你我你我,你我带着那妈妈最深的牵挂,

开遍了海角天涯,心中的板蓝花哎,

亲亲的板蓝花,板蓝花。 //一

长大了,记忆中,从此以后开满了板蓝花。

我常常在梦里,梦里梦见了它,

春秋冬夏,呵护着我的心。

板蓝花儿飘哎,板蓝花儿飘,

它把根留下,它把爱全留下。

那花儿是我,那根儿是妈妈。

岁岁年年带上我们最真最真的报答,

飘向了大地千万家。

板蓝花儿开哎,板蓝花儿开,

迎着风雨哎,,开呀开不败。

绵绵思恋常呀常相伴哟,绵绵思恋常相伴。

心中的板蓝花哎,亲亲的板蓝花,

亲亲的板蓝花,板蓝花。 //二

【1】诗歌第一段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的表达方法是( )

A.拟物

B.比喻

C.举例

D.联想

【2】诗歌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说的是( )呵护着我的心。

A.春秋冬夏

B.记忆

C.梦里

D.板蓝花

【3】这首诗押的韵主要是( )韵。

A.ɑi

B.uɑ

C.ɑ

D.ɑn

【4】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中的“我”哪3点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我回到宿舍撂下水桶,就   地揭开盖在屋檐下的草袋。啊!那棵植物 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选择正确的选项。

在这段话中,作者详细的描写了自己的    

A动作和神态  B心理和神态 C动作和心理

啊!这个词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出

(2)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判断,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A这句话强调了作者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 (  )

B这句话强调了作者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  )

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相似点是:

 

仿照例子写一句话吧。

 

 

 

10、班里要开一次“家乡特产推介会”,李明打算把家乡的柿子介绍给同学们。下面是他查到的三则材料,请你和他一起做好准备,完成任务。

【材料一】

①在我的故乡伏牛山,秋霜过后,柿子叶由绿转红,满山遍野的柿子林便红焰蒸腾,浓烈异常。

②柿树耐寒、耐旱,就像憨厚、纯朴的伏牛山人,对环境不苛求,任土壤贫瘠,也能随遇而安。在我国北方,除了极寒冷的地区外,各地均有栽培。不少城市还把它作为观赏树,栽在公园、道旁。

③柿子营养丰富,可以生食,也可制柿饼或酿柿酒。柿蒂、柿饼和柿霜(柿饼上结的白霜)还可以入药。我十多岁到省城读书,每次都会带上几块甘甜可口的柿饼。古诗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是“家制甜柿饼,伴我万里行”……故乡的柿子林,多么令人怀念!

(作者曹靖华,选用时有改动)

【材料二】

每100克水果所含营养成分表

 

胡萝卜素(微克)

维生素C(毫克)

钾(毫克)

柿子

120

30

151

葡萄

40

4

127

草莓

30

47

131

(摘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版)

【材料三】

①柿树全身都是宝。柿果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免疫力;柿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百日咳等症,还能抗心律失常,起到镇静的作用;柿叶可加工成柿叶茶,经常饮用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柿树皮可制成中药,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烫火伤。

②柿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柿树自古就可用于庭园栽植,美化居住环境。柿树也可用于道路绿化,它枝叶稠密,果实鲜艳,为公共环境增添了与众不同的景观。此外,柿树还可用于盆景栽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介绍前,李明阅读了材料。

(1)他通过【材料二】了解到,三种水果中,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 ),钾含量最低的是( )

(2)为了介绍得更有条理,他围绕【材料三】的内容尝试梳理了下面几张结构图,你建议他使用的一项是( )

A.             B.

C.       D.

【2】写发言稿时,为了吸引更多同学关注自己的介绍,李明设计了两种开场白,但不知道用哪一种好。请你帮他选择一种,并具体说明理由。

开场白一:我的故乡伏牛山盛产柿子。耐寒、耐旱的柿树就像憨厚、纯朴的伏牛山人;甘甜爽口、色泽红艳的柿子体现着故乡人的勤劳、热情。

开场白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写的是枫林。其实,我的家乡柿林向晚的景色,并不比枫林逊色。那红焰蒸腾的柿林,那甘甜可口的柿子,总让人难以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介绍后,王红问:“李明,原来柿子有这么多好处,可妈妈说我肠胃不好,不让我多吃。这是为什么呢?”面对王红的不解,李明应该查找有关柿子的资料是(       

A.保存方式

B.食用禁忌

C.营养价值

D.美好寓意

【4】听了李明的介绍,同学们都希望在采摘节时去摘柿子。为了让学校采纳这一想法,请你结合三则材料都提到的柿子的一个特点,写出具体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谎言

①洪水肆虐,像咆哮的野兽一般,步步遇近。脚下的小树在满急的洪流中“吱吱”作响,随时都有应声而断的危险。李皓想,这棵小树坚持不了多久,必须做出选择。

②“小朋友,不要怕,一会儿会有和我一样穿军装的叔叔来救你,你只要坚持在这里等着就行,好吗?”李皓说。

③“那你要去哪里?我不让你走,这里到处都是水,你会死的,我怕……”小女孩哭着说。

④“我能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呢。你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吗?我比他还厉害呢!”李皓朝小女孩眨眨眼,故作轻松地说,“其他叔叔一会儿就到,你一定等着他们!”小女孩露出勉强的笑容。

⑤李皓听见远处隐隐约约有马达的轰鸣声,知道是战友们在搜寻遇险群众,或者也是在寻找自己,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找到这儿的。李皓抬头看一眼灰蒙蒙的天空,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好像这里的天真的漏了。他深吸一口气,纵身一跃,跳进滚滚洪流之中……

⑥李皓是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认真好学,专心训练。就在前不久的训练考核中,李皓的膝关节受伤,他本可以不参加此次抗洪抢险任务的,可是考虑到灾情严重,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

⑦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两天两夜,可是还有部分群众被困在村庄没有找到。李皓在搜救过程中和战友们走散了,当他准备游过洪水包围的街道往回走时,发现一名小女孩被困在村后的一小块高地上,正无助地哭泣。

⑧李皓赶忙游过去,可是当他想要带着小女孩再游回来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李皓只好托着小女孩爬上附近的一棵小树,等待教援。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⑨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扯天扯地地下着,似乎要激荡起五湖四海之水。洪水打着漩涡快速地向远处流去,一泻汪洋。

⑩半个小时过后,小女孩被赶来教援的战士从树上教下来,她焦急地问:“先前救我的那位叔叔呢?他怎么还不出来?他不会真要在水里潜伏三天三夜吧?”

听着小女孩的追问,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望着滚滚奔流的洪水,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沉重,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无法释怀。

一名解放军战士强颜欢笑地对小女孩说:“他……他游到别的地方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

小女孩这才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上了战士们的冲锋舟,说:“我就说嘛,他一定是骗我的,哪有人能在水里待三天三夜的。”

在场的战友们转过身,泪水滚滚而下… …

几天之后,抗洪任务结束了,部队返回营区。每天晚点名时,永远少了一个熟悉的名宇——李皓!

(有删改)

【1】文中出现了两次谎言,分别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③自然段,思考李皓听到小女孩的话后会想些什么?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将李皓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水肆虐,像咆哮的野兽一般,步步逼近。”凸显了李皓和小女孩处境危急,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B.“雨还没有停下的意思,好像这里的天真的漏了”为李皓跳入洪水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洪水已经淹没了整条街道”间接地表达了李皓救出小女孩后喜悦的心情。

D.“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扯天扯地地下着”突出环境恶劣,暗示了李皓的命运。

【5】文中的李皓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李皓的言行或相关情节,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解释字的含义。

便:______

缚:______

【2】根据对“捕鸟”的介绍完成填空。

捕鸟的时间:_____ 捕鸟的地点:_____

捕鸟的方法:(填动词)___________

捕鸟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捕鸟”交待得非常清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路线图,完成小题。

【1】暑假里,小丁到上海玩,第一站准备去上海科技馆。她来到上海火车站,可以先乘坐地铁________号线到___________站下,再转乘_________号线到_________站下,就能到达。

【2】从虹桥火车站到南浦大桥,可以怎么乘车?请你设计一条乘车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暑假旅游的人很多,上下班的人也很多,容易造成拥堵,请你设计一条不超过15个字的标语,提示大家文明出行,有序排队候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糊糊涂涂——( )          合拢——( )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写出了人们 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当你渴极了的时候喝水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可口。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做题。

(1)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多就竣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八儿高兴得要疯掉了。(仿写)

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把火柴卖掉,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街上走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5)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8、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平台 展示个性

题目:我长大了

提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同学们做这些事时,自己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选一件这样的事写一篇作文,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