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独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其所 司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知著 (______)(______)其境 娓娓(______)(______)
1.上面画“ ”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
2.这篇游记写得很生动,读了以后仿佛_______________一般。(选词填空)
2、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跟戏曲有关的词语。
1.指演戏时扮演随从或兵卒。(___________)
2.两个戏班子,为争夺观众压倒对方,在同一场合、同一时间演出同一出戏。(_______)
3.把某一出戏排为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节目。(__________)
4.剧中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暂的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__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_)
(2)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______)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_______)
(4)再说,又有多少人去居住呢?(_______)
4、填空题
1.我在荒岛上每天用来工作的时间只有(______)小时。
2.我把失事的小艇(______)
3.第一条独木舟的所有工作结束一半时,也结束了我在荒岛上生活的第(____)年。
4.我在荒岛上不能赤裸身体的原因是(_____)
5.我把我做的伞放在(______)
5、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按照____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五壮士“①接受任务—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的过程。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好雨知时节 A. hǎo ( ) B. hào( )
(2)花重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3】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
【4】本词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上面内容。
【2】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 三军:____
【3】说说文中最后两句话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
【4】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6】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9、课内语段阅读。
韩 勃 (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
蔺相如 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1】“针锋相对”的意思是( )
A.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B. 针尖对针尖,刀锋对刀锋。
【2】“唇枪舌剑”的意思是( )
A. 嘴唇像枪,舌头似剑。
B. 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论辩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3】想想括号内的内容交代了( )
A. 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B. 人物的心理活动。
10、阅读理解。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票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可偏是他的店门前队伍排得最长。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A.疾B.急)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说这和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一个道理。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A.侯 B.候)非常重要。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宇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A.nì B.mì)粉甜的野栗子,个儿不大,但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过程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簸箕(A.ji B.qí)底下。
(原文有删改)
【1】请选择正确的字音或字形。
(1)眼(A.疾 B.急)手快 (2)火(A.侯 B.候)
(3)细腻(A.nì B.mì) (4)簸箕(A.ji B.qí)
【2】通读全文,参照提示,简要概括文章主要主要内容。
________→挑坏栗)→________→收野栗→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老汪的炒栗店门前队伍排得最长?
【4】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谈谈老汪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发现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有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请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并规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教室里,小男孩在不同的窗子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象?他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那两扇窗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吧,谈一谈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几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份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监测项目 | 升降趋势 |
身高 | ↑ | 肺活量 | ↓ |
体重 | ↑ | 视力 | ↓ |
胸围 | ↑ | 男子1000米 | ↓ |
材料二: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近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其实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主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每天花一个小时去跑步运动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呢!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阳光体育运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某住宅9楼938号平面示意图,阳台均备有逃生绳。假如室内客房起火,在没有灭火设备的情况下,客房里的陈先生有几种方法逃生?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具体逃生线路。
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不同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书籍的种类的图表,请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
10—19岁 | 20—29岁 | 30—39岁 |
教辅考试类 | 教辅考试类、休闲娱乐类心理励志类、金融经济类、文学类 | 健康养生类、休闲娱乐类、心理励志类、金融经济类、文学类社科类、科技类、艺术类、少儿类 |
以上为各年龄段的网民网络搜索占30%以上的书籍种类
图表统计的是______~______年龄段的网民网络搜索占30%以上的书籍种类。从图表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随着______的增长,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
网民搜索书籍出现了由注重_________到注重_________的变化。
13、阅读练习。
工作到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学毕业后,林俊德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短文中的“马兰”有两种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中国核试验基地以“马兰”命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俊德要求把自己埋在马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画横线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林俊德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曲线句子回答问题。
(1)句子中“冲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一幕震撼人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这是“2013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林俊德同志的评价,请你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林俊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jiù)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是多么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吗?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吗?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来听演奏吧?……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在文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仔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把蟋蟀想象成________;把它的叫声想象成________;把草丛想象成________。因为作者的丰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让人觉得“月光下的草丛”________。
(2)这是一只怎样的蟋蟀?请阅读短文,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再抄写在下面。
(3)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
改为陈述句:
2.对有意破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改为反问句:
3.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练好身体。
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我们必须认真改变学习中的不足。
修改病句: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8、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让我 的一个人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写你喜欢的、尊敬的、崇拜的、难忘的一个人,也可以写你讨厌的、让你不高兴的一个人。
②用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