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在2020年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这表明中国(     

A.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干扰

B.医疗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

C.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2、东汉崔骃,“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崔作《四巡颂》”。《四巡颂》讴歌了肃宗巡猎途中追思先贤,祭祀四岳,并一路进行助农、尊老、轻刑、减赋等措施。这体现了(     

A.儒士理想与国家治理吻合

B.政治和意识形态变动

C.专制皇权的政治威望强化

D.“天人合一”的天命观

3、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     

A.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

C.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明朝隆庆年间,某地市集以马、牛、羊、骡、驴、马尾、羊皮、皮袄诸物与缎、布、绢、棉花、米、盐、梭布等物品进行交易,但禁止出售硝磺、钢铁和盔甲。该市集最有可能位于地图中的哪一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5、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族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族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到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     

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

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

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6、下图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据此可认定该地(     

◆土人素不辨茶味,唯晋赵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裹粮,投牙预质,及采造时,男妇错杂,歌声满谷,日夜力作不休。

◆麻有火麻,早而皮韧……又有苘麻,亦可为绳索。有苎麻,可绩而为布。

◆薯味略同山药而稍鬆,大者长尺余,围盈拱。出六西乡苏埠,霍地间有种之者。

A.高产作物得以推广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农作物种植多样化

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7、1918年春,列宁主张苏俄企业运用资本主义企业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来加强企业管理,并主张共产党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管理经验。这表明苏俄(     

A.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亟待恢复社会经济

C.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原则

D.寻求巩固工农联盟

8、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如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A.11世纪建立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B.廷巴克图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

C.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

D.先进的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9、《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材料中的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助推唐朝统一全国

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百姓负担

D.将人口税彻底废除

10、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A.充实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B.启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推动了政治重心的东移

11、董仲舒认为,“天人合一”的系统中,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董仲舒意在(     

A.强化君主权威

B.推动儒学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中央集权

12、下图为新中国“一五”“二五”期间工业城市布局,该图体现了(     

A.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民经济在地域上已经均衡发展

C.工业建设主要服务于军事目的

D.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

13、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14、新疆沙雅县于什格提遗址出土了西汉中央政府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汉归义羌长”印信,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东汉屯田官员的“司禾府印”。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A.实现西域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B.西域各族逐步接受农耕技术

C.羌族在西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D.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15、《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16、如图描绘了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时的情景。下列关于该图及所反映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B.是英国普通法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C.该图是研究《大宪章》签署情况的直接史料

D.《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17、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湖南岳麓书社等出版社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共36种,收录康有为、梁启超、薛福成等近代人物到欧美、日本出使、留学、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这套丛书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出版现象体现了当时(     

A.史学研究领域拨乱反正

B.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探索

C.出版领域进行体制改革

D.呼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8、1956年,爱国卫生运动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鼠疫、疟疾、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基本上得到了防治。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和观念普及到千家万户。爱国卫生运动(     

A.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B.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

C.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口号

D.标志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19、南开大学教授何廉回忆说:1928年北伐成功后,中国进入到国家重建阶段”;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说:“我相信国民党能够带来和平和国家的繁荣”,"我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上海实业界的看法”。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初期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B.国民政府维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C.经济界最初对国民政府抱有希望

D.国民政府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20、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21、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小企业在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都占据绝对地位。1996年,美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一半是直接由小企业提供的,另一半的1/3是与小企业的协作配套有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助

C.跨国公司的推动

D.政府社会公共开支的剧增

22、1910年,浙江平湖县有一姓高的工场主,他“购置机器数架仿制洋袜,不数年间,其业大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利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C.清政府实施“新政”

D.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工业

23、宋仁宗时,许多官员敢于大胆直言。谏官韩琦弹劾宰相王随、陈尧佐和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疏凡十上”,“四人同日罢”。仁宗要提拔外戚张尧佐,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等人以“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谏阻仁宗。这反映了(     

A.宋代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B.科举取士促进吏治清明

C.御史与谏官的职能趋同

D.宰相难以有效制约君主

24、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创始人陈东升在回忆自己当年辞职创业的经历时说:“如果我80年代中期下海,别人肯定说我犯了错误;如果我1989年下海,别人肯定说我是混得不如意;但我1992年下海,别人的评价多是正面的。”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所有制结构不断发展完善

B.对外开放开始进入新阶段

C.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

D.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26、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27、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28、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9、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30、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31、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2、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33、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4、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集中钞票发行权。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规定法币不能兑现。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36、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

名称

重大事件

背景

影响

2)鸦片战争

 

 

开创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中国的恶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

3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列强坚船利炮的刺激;

 

4

 

经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击后社会危机严重,清政府希望以改革方式实现自我拯救。

 

 

 

37、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8、(26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4分)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8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何重大意义?(6

(4)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3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